很多时候,“收获”就像顽童,会在最出其不意的情况下在身边突现。
原本,进行口试是最容易“机械化”的事。
若干考生经过之后,考官就已能够背熟问题,然后象鹦鹉那样不断重复。
所以,总不乏考官昏昏欲睡的情况(毕竟“人非圣贤,孰能‘不累’”?),苦了考生还得担心自己好不容易挤出来的支吾是否飘进了他的耳朵。
此外,口试的问题往往浮泛,目的是避免因问题太艰涩而考倒太多考生。那么,很自然的,考生们作答的重点来来去去就是那一套,安全却也无聊。
因此,每当我主持口试,都不会抱以太大希望,只求时间过得快些,早点“释放”我。可是每次,到头来不想放人的好像都是——我。
说是“口试”,不如说是我在不知不觉中把它变成了和学生“话家常”的时候。在误打误撞的情形下,我常常有机会从话题的对谈中窥视学生的内心世界,同他们交换一些看法。打完分数后,我总喜欢来一些补充,而当对方也顺势多发表一下意见时,我们似乎得以在比平时融洽的气氛中多了解彼此。
这算是“意外的收获”吧。意外,因为每次的所得都是不同的,共同点则是我觉得“累”的确是相当值得的。
到了最后,我觉得时间对我还算公平,度过的速度恰到好处。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