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May 2009

生命@30


剛剛迎接了我的30歲。
女人對年齡漸長的恐慌是我難逃的焦慮,掙扎一番之後,則是面對的坦然。
坦然,帶來的是一種釋放,更夾帶了自我鼓勵的無限可能。
生命@30依然是蘊含著能量的,尤其是在逐夢的長途奔跑中。
提醒自己要記住目標,朝著光明前進,年年月月的流逝才有價值。


祝福自己:30歲,快樂。

《永保安康》

這支MV很寶貴。
因為『難得』看到吳宗憲很正經、認真的一面。
這首歌名有點『聳』(老土、俗氣)的歌曲, 其實很有意義。

塵歸塵, 土歸土

環保可以是至死不渝的,這則廣告如是說。
以前聽說過有人在遺囑里說要把骨灰撒到海里(張愛玲好像就是這樣要求的),總覺得這是很脫俗的做法。
現在還有『樹葬』,那就更切合『塵歸塵, 土歸土』的說法了。

喜歡『讓生命之愛回歸大地』的這句話包含的深意,生生不息的生命奇跡之延續性貫徹期間,很有感染的力量。

29 May 2009

堅強的理由

發現我的流行音樂品味一直沒有很大的改變,對一些經典的記憶始終如新。
伍佰和莫文蔚的《堅強的理由》是其中一首。
當初認為有些突兀的組合,卻唱出了驚人的默契,讚!

28 May 2009

最想『復習』的




很多經典,一直都說要復習。
馬奎斯的《百年孤寂》、昆德拉的《生命無法承受的輕》和卡爾維諾的《如果冬夜, 一個旅人》都是。
三部都是遙遠的高中時代念過的,當時的囫圇吞棗,時過境遷,是時候加入成長的歷練來重新詮釋了吧。

立志要安排好一個『回顧之旅』,不能再怠惰了……

27 May 2009

尋找圓滿Finding the Missing Piece


YZ寄來的生日禮物是這本童書: "The Missing Piece"。
故事說的是一個缺了個口的圓尋找它的missing piece的經過。
帶著缺口的圓滾過山滾過水, 它一路快樂地歌唱,又和花兒、甲蟲和蝴蝶聊天。
它遇到了很多塊缺片,可是它們都不與它契合,它只好把它們拋下, 繼續它的尋覓。
後來,它似乎找到了真正能夠與它合而為一的缺片,看它如何欣喜!

可是這就是完美的結局嗎?
圓圓滿滿的它能夠快速滾動了,疾速前進的代價便是錯過以往有辦法交錯的花兒、甲蟲和蝴蝶。
這是幸福嗎?也許,保留那個缺口還是不錯的事。

圓最終的決定并不令人驚訝, 要在顯示生活中做到卻不一定容易。
花了那么多力氣和時間尋找迷失的缺口,恢復了完滿的存在是人一生的追求,不是嗎?
很多很多的遺憾不斷浮現,要人去處理,一一滿足後又會有什么結果呢?
在進入人生新階段的前夕,我被提醒思考這個問題。

王菲——《不留》

我把風情給了你 日子給了他
我把笑容給了你 寬容給了他
我把思念給了你 時間給了他
我把眼淚給了你

我把照片給了你 日曆給了他
我把顏色給了你 風景給了他
我把距離給了你 無言給了他

我把煙花給了你 節日給了他
我把電影票給了你 我把座位給了他
我把燭光給了你 晚餐給了他
我把歌點給了你 麥克風遞給他

聲音給了你 畫面給了他
我把情節給了你 結局給了他
我把水晶鞋給了你 十二點給了他

我把心給了你 身體給了他
情願甚麼也不留下 再也沒有甚麼牽掛
如果我還有哀傷 讓風吹散它
如果我還有快樂
如果我還有快樂 


我把風情給了你 日子給了他
我把笑容給了你 寬容給了他
我把思念給了你 時間給了他
我把眼淚給了你 責任給了他

我把煙花給了你 我把節日給了他
我把電影票給了你 我把座位給了他
我把燭光給了你 晚餐給了他
我把歌點給了你 麥克風遞給他

我把心給了你 身體給了他
情願甚麼也不留下 再也沒有甚麼牽掛
如果我還有哀傷 讓風吹散它
如果我還有快樂

如果我還有哀傷 讓風吹散它
如果我還有快樂 也許吧

王菲包辦詞、曲,幾年過去了依舊那么好聽的作品。
反復聽過,始終認為最後兩段透著濃濃的王菲的性格氣味。
『如果我還有哀傷/讓風吹散它/如果我還有快樂/也許吧』,太符合現代生活了……
每次聽都覺得很投入,一面品味歌詞, 一面在她的聲音裏醉倒。

26 May 2009

異鄉游子『粽』多情


再過兩天就是端午節,臺灣朋友特地為我帶來了她母親裹的粽子。
當場把兩個吃得干干凈凈,飽足的是肚子, 也是心靈。
家裏準備的粽子就是和外面買的不一樣,口感一流不說,愛心指數也特高。
一個離家度過的佳節即將在報告的書寫中度過。
然後是生日……一個人。

不過,有眼前的幸福可享受,還是應當感恩的!

24 May 2009

古人的游戲:投壺


基本上, 古人所謂的『投壺』, 是把箭投入一個壺裏。
電影《赤壁》中,周瑜的個人就完了這個士大夫的游戲,它講究的并非武夫的蠻力,而是專注力和技巧。
所以書香門第裏的女子也可以玩,也許玩的花樣又多又有趣,只是現在一般人都不曉得了。

黃昏時在校園裏散步,竟然看到幾個男生身穿古代的袍子,在一片草地上玩著投壺。
他們是哪個社團的社員,為什么在那里投壺,我沒問,卻好奇地停下腳步看了一下。
男生就是男生,嘻嘻哈哈地比賽了起來,可是都投不準。也難怪,不夠專心的話, 這看似簡單的游戲其實一點也不容易。

現代生活


當你的智慧居所比你還聰明(而反被聰明誤)時,咒罵是沒有用的。

這就是現代是的一個滑稽面向:在我們以為已經成功駕馭科技來更輕松、簡易地過生活時,出狀況了。

可是人還是要追求進步呀,不能為了怕噎著就不吃東西嘛。
只是我想要把一個根本原則弄清楚,再怎么先進,人本身的參與度還是要保持的。因為我們的感覺結構是區別我們和機器的關鍵功能,放棄了這個,你我都不足為人了。

《牡丹亭》後的青春再夢——青春版《玉簪記》


坐在中正紀念堂的國家劇院裏觀賞白先勇的青春版《玉簪記》,感覺有點難形容。
有興奮、有幸福, 最後有滿足。
白老師的青春版《牡丹亭》激起了我對昆曲的興趣,可是這還是我第一次親身體驗一場完整的演出。
覺得『青春版』的處理確實把古老的比表演藝術帶近了現代的觀眾,特別是青春正當的年輕觀眾。
從舞臺布景設計到演員服飾上的細節都看得出白老師和他的團隊的用心良苦,力求將昆曲最迷人的感染力以最不濟給予觀者壓力的情況下帶給每個看戲的人。
《牡丹亭》和《玉簪記》一樣都處理了大團圓的愛情故事,才子佳人的古典故事模式為人們熟知,要做出具備新意的表演確實不容易。
因此不得不由衷佩服白老師的毅力和才氣,當然不忘落力演出的演員們,投入的精神值得高度贊揚。

我的看戲經驗是美好的,因為是美的精彩體驗, 是未來更多類似經驗的重要開始。

23 May 2009

動人

偶然看到一個紀念六四天安門事件的網頁。
網頁主人的情緒顯然是亢奮的、激動的,縱使已然過了20年。
我仍有印象, 在新聞裏看到坦克車駛過天安門和軍隊與學生對峙的一張張臉孔。
當時還小,沒有立即明白發生了什么事, 只知道是一片『亂』。
20年裏,有人流亡, 有人遺忘。當然, 有人銘記於心。
當事人或義憤的旁觀者或許會堅持, 這是全人類的大事件。

今晚要去國家劇院觀賞白先勇老師的《玉簪記》。
那是另一個世界一樣的事,同六四比較的話。
小兒小女的情愛波折, 最終大團圓收場,美滿圓融。
幾百年來演練的幸福劇目,多少個20年的累計……

兩碼子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事,卻都具備了某種『動人』的內質。
無論是悲痛或是甜蜜,人心很難不被它們以不同的方式牽動。

我會記得六四, 也會期待一場美麗愛情在舞臺上的展開。

勵人勵己

我發現,給予身旁的人鼓勵,也等於鼓勵自己。
拍拍朋友的肩膀,說聲『加油!』,心里也會聽到回音。
因為我們都是脆弱的,容易在艱難的處境中感覺無助,大家都有同悲同喜的時候。
勵人,也勵己,變得很重要。
一聲打氣、一個笑容,不用很多的努力,對方和自己都會感覺到不同。

真的。


所以,要加油!加油!加油!

22 May 2009

試吃

賣吃食的商家,常常用『試吃』來誘惑人。
合不合口味,一試便知。

今天上課時教授說下下周會有讓大家發表期末報告的小型研討會(mini conference)。
她說我們應該有機會接觸的,因為它是學院裏一場奇怪的游戲。
如果你不排斥,甚至樂在其中,恭喜你,學院的生活適合你。如不, 那就別栽進來, 因為生活會非常痛苦。

下下周正是一次『試吃』,多謝了教授的用心。

20 May 2009

流感:可怕的數字和字母H1N1

現在,大家都极度害怕这個数字和字母組合——H1N1。
響一點的噴嚏, 高一點的體溫都會帶來恐慌。來自已有感染個案的地區的人們被視為瘟神,每個國家都害怕會在自己疆土上爆發的『第一個』。

幾年前的SARS、禽流感、手足口癥教會大家勤洗手做衛生,更教會大家恐懼。
不斷轉型的病毒一直『面世』,挑戰的是人類肉身的免疫力,更是心靈的。
走在大街上,看到戴口罩的路人,多是出自公德心吧,自己感冒了不要傳染給別人啊。
這很好,不過足夠嗎?
大家的心靈被恐懼沾染了,如何洗凈才是關鍵。

薪傳

偶然看到我的一位高中老師的報章訪問報導。
呂振端博士以前是教我文言文的,同時也是我參加的書法社的負責老師。
我們都叫他『呂公』。
不但因為他的年紀是所有老師之冠,他的學問之淵博也令大家敬佩不已。
同學們喜歡呂公,當讓還因為他待人親切,對我們這些頑皮的小鬼很好啦。

訪問中,呂公回憶起三位對他的書法有很大影響的老師。
說實話,看自己的老師談論他的老師輩是很有意思的事。
湊巧的是,其中一位是臺大已故的中文系教授臺靜農先生,這令我很驚喜, 原來我和呂公還有這么一層校友的關系哦……

每次聽到現在的老師提起曾經教過他們的老師,那些以前只聽過名字的學者,總認為老師流露出的『學生樣』和回憶時的迷蒙眼神很溫馨。
老師的老師啊, 隔著時空依舊薪火相傳的教育事業,傳下去的不但有知識,還有人情。

18 May 2009

做自己的主人

最近每上一次『東坡詞專題』, 就有一次的啟發。
今天老師談東坡詞中的逸趣與靈視。
在他板書的多筆資料中, 我最被東坡的一個題跋吸引:


『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

追求心靈的快慰,在紛紛擾擾的
俗世俗物中尋回自主的意識,還自己自由,是東坡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後的人生目標。
存在於世,能夠安然、愉快是需要參悟的,即看透各種迷惑人心的外在表象, 去除執著偏見,恢復潔亮如鏡的本來心境。

16 May 2009

當初不標,把整座山反過來也找不到!

這是3M Post-it的廣告標語:當初不標,把整座山反過來也找不到!
生活中不能不放在手邊的重要用品,雖小,卻至關重要。
商家也警告你來啦,你不標, 日后找不著才來哭就太遲了~
結果一本書不再長狗耳朵(dog ears i.e. folded page corners),卻『怒發沖冠』——長出五顏六色的『頭髮』來了!

回顧

在寫和歷史有關的報告時, 常常需要回顧。
回頭看看過去發生的事,依靠文字的鋪陳現象『實際情況』究竟是如何的?

現在醒時三國、睡也是三國,一切圍繞著周瑜。
火燒赤壁的艷艷紅光,周郎的三十六年生命裏,高潮于此,怎能不打一場漂亮的勝仗?
歷史上難忘的英雄,文學作品裏的『曲有誤,周郎顧』,一切都在時間的潮水中載浮載沉。

回顧,眼神的慈悲沒有辦法挽回什么,回顧之后只有遺忘——因為需要向前。

15 May 2009

古早


在學生的網上相冊發現了這張舊照。
四年過去了,一身黑服也隱藏不了歲月痕跡了吧?
這群學生也成長了……在不同的跑到上位他們的未來奔跑。
執教鞭的『古早』歷史是我再也回不去的時空,在這個感慨時光無情的歲時轉變之際,特別有感觸。

顛覆性


在新聞網站上看到這張圖片時,嚇了一跳。
這是美國某大學畢業生的『清涼』裝扮,與莊嚴的畢業袍搭配的比基尼多具有顛覆性。
辣妹終於畢業了?
感覺又如暴露狂,長袍密實包裹底下的『內含』總是要來驚嚇旁人的。

美女和暴露狂,怎可以這么聯系呢?
愛怎么玩就怎么玩吧,反正看到的現象,解讀權在觀看者嘛。
就是覺得有趣。

13 May 2009

抬頭望見的星空,是內心孤獨的寂靜


那時候,未來遙遠而沒有形狀,
夢想還不知道該叫什么名字。
我常常一個人,走很長的路,在其風的時候覺得自己像一片落葉。
仰望星空,我想知道,有人正從世界的某個地方朝我走來嗎?
像光那樣,從一顆星到達另外一顆星。

後來,你出現了。又離開了。
我們等候著青春,卻錯過了彼此……

摘自幾米新作《星空》書本背後的文字。
在享受一杯夏威夷榛果拿鐵的時間裏一口氣看完了。
感覺等待是值得的,等待他的新作,結果是見證他更加圓熟的藝術表現——文字和畫面都更加動人了。

這也讓我想到旁聽李歐梵老師談卡夫卡《鄉村醫生》(Country Doctor)的課。
《變》中的鄉村醫生是現代都市人的代表——無力、無奈的生命困境不斷糾纏著個人,使之在掙脫不了的情況下崩潰和絕望。

幾米寫和畫出來的憂傷沒有卡夫卡那么沉重。
畢竟卡夫卡是現代主義小說的開山鼻祖,有『魔幻寫實』之創始人的崇高地位,幾米的力道不會和大師等同。
可是他依舊能夠通過他的方式來帶出我們日常生活中會經歷的感傷。
仰望星空,這城市五光十色中越來越稀有的奢侈,那寶貴的時光總會牽動許多回憶和情感的吧。



12 May 2009

便利人生


有人告訴我,臺北是全球便利店分布最密集的一個城市。
我相信。
有時候短短一條街便可見三、四間便利店,狀況可以『夸張』形容。
大家的生活大小事,可在便利店處理的,太多了。
口渴腹饑,便利店是補給站;需要繳費,也能夠往不利的鉆。
在臺灣,通過便利商店宅配物品是稀松平常的事,網購商品的取件和付款也經過這個中樞。
要訂購過節的食品、伴手禮、各地特產?不難,便利店裏辦就好啦。

這樣的人生,充滿便利。
宅男宅女的地盤也許也可以就此擴大,到樓下的便利店覓食辦事,輕輕松松,就過了日日夜夜。
還有人說,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也是欲望流轉的驛站。失眠不怕無事干,在這另類的『夜店』消磨一下,或許還能碰見同病相憐的新情人……
無限的可能, 無限的便利……

不一樣的母親節、衛賽節

5月10日晚上,我出席了臺灣慈濟的浴佛儀式。
地點是中正紀念堂,場面莊嚴,氣氛很好。
這是我在異地度過的第一個母親節、衛賽節,能夠參加浴佛儀式意義非凡。
回向給世間所有眾生的大愛是這個夜晚給予我機會做的最有意義的事,為此感恩。

9 May 2009

不停走時,不斷看、不斷想

這是學習的必要過程。
能夠持之以恒,依靠很多的自我提醒和決心。
累了, 要自己停一停, 沒關系的。

第一次用我的文學與臺北見面

應《印刻生活誌》為『臺北文化季』所辦的『我的文學書房』徵文活動,我寫了一篇短短的《我的文學書·房》,有幸刊登于五月份的《印刻》:

第一次用我的文學與臺北見面,粗略的文字品質期望改進,但開始,總令人興奮和快樂。

6 May 2009

自由之聲——聽著力量的聲音,Nina Simone

What's gonna happen now? In all of our cities?
My people are rising; they're living in lies.
Even if they have to die
Even if they have to die at the moment they know what life is
Even at that one moment that ya know what life is
If you have to die, it's all right

Cause you know what life is
You know what freedom is for one moment of your life

But he had seen the mountaintop

And he knew he could not stop
Always living with the threat of death ahead
Folks you'd better stop and think
Everybody knows we're on the brink
What will happen, now that the King is dead?

We can all shed tears; it won't change a thing

Teach your people: Will they ever learn?
Must you always kill with burn and burn with guns
And kill with guns and burn - don't you know how we gotta react?

But he had seen the mountaintop

And he knew he could not stop
Always living with the threat of death ahead
Folks you'd better stop and think
Everybody knows we're on the brink
What will happen, now that the King of love is dead?

自由不是與生俱來的,這世界上太多與它絕緣的不幸者。有幸的是,總有一些有識之士持續為無法自己爭取的人努力不懈。

這里貼的是黑人爵士女歌手Nina Simone紀念Martin Luther King的歌曲"Why? The King of Love is Dead"。

無法形容她的聲音中的力量與悲慟,她不僅是歌手,還是人權運動者。
被欺壓、歧視的弱勢族群總有反抗和爭取平等的方式, Nina Simone透過音樂和演唱傳達了她的message,是提醒所有人要公平和公正的堅定發聲。

5 May 2009

光的所在(載於《聯合早報》副刊5月5日)



光的所在

(2009-05-05)

荆云

  劫后余生的货柜是云门舞集生命史中的一个伤心细节,

穿过它是通往光的所在的必要路径。

光,有对过去的温暖追忆,

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生命中的震撼,有时候是接连而来的。

   首先是我在一位台湾女性作家的部落格上看到“艰难时代,唯爱不渝”这八个字,心中顿时一悸。看似最简单的表达,其中包含的对“爱”的信念确实无比坚定。 现世中人时时处在艰难时代,有一份能够支持他勇敢走下去的力量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再来便是一个真正经历了“艰难时代”,然后应验有“爱”的执着便能够撑下 去的实例。

  林怀民是这么一个怀着爱的人吧, 对他的云门舞集, 对舞蹈, 对生命。

  台北的春天依旧是带着寒气的,许多时候还夹带梅雨,湿冷得叫人不愿意随便出门。等到天气偶尔转晴,呈现回暖的美好,我才会计划出游。而不久前的一个周六,我便一个人跑到了位于圆山的台北故事馆,为的就是观赏云门舞集的“云门·面对大海的进行式”特展。

   “云门舞集”1973年由舞蹈家林怀民创立,是台湾第一个职业舞团。它不但为台湾的观众呈现了高水平的艺术表演和感官享受,更透过舞蹈艺术的推广,丰富 了台湾社会的文化内涵。在云门舞集一路走过的36年里,它也被誉为世界级的当代舞团,在全世界多处的演出,都博得观众和评论家的肯定与激赏。至于我,在好 几年前就听过“云门舞集”这个名字, 知道它是一个特别优秀的舞蹈团,却始终没有机会观看其表演,进一步认识它。在偶然的情况下获知云门舞集特展的消息,立刻打定主意要去好好看看。

老天爷给的磨练

  展出场地外引起参观者的注意的是一个显然被烈火猛烧过的货柜。这是云门舞集位于台北县八里乡乌山头半山腰上的排舞场在2008年 2月11日的大火后最完整的“幸存者”。云门创始人林怀民说祝融开的这个玩笑乃是“老天爷给的磨练”,流露了他的不屈不挠,面对生命挑战的无惧精神如同他 对舞蹈艺术的执着。

  踏入这个货柜时感受到的是微微刺着肌肤的热,里头的投影机不断投映几张幻灯片,写着:“很多东西一去不复返/但/黑暗里永远有光”。

  劫后余生的货柜是云门舞集生命史中的一个伤心细节,穿过它是通往光的所在的必要路径。光,有对过去的温暖追忆,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对自身文化的探索

   接下来步入室内,云门舞集的多场表演片段和平日的排练录影在多个荧光幕上把观看者引入舞蹈团的世界里。舞者们投入的不仅是不同种类的舞蹈的技术性演练, 更是对自身文化(包括书法、武术等传统文化项目)的探索。舞蹈是打破界限的艺术表现形式,敞开胸怀吸纳不同艺术元素的滋养,云门舞者可说是海纳百川的。他 们每天的体力消耗更如同职业运动员,在反复练习各种高难度的动作时,受伤总是难免。照片中红肿、破皮的肢体令人心酸,甚至有一张照片中的一名坐在轮椅上的 微笑男舞蹈员,照片的标题是:“有时候从国外演出回来,是坐在轮椅上的。”真正投身艺术的男男女女抱着多么大的决心,做了多么多的牺牲,才把最曼妙迷人的 舞姿呈现在舞台上啊!

  另一件可贵的事是,云门舞集的排舞场是远离尘嚣的。山林中的幽静环境最有利于艺术工作者陶冶性情,成就独特的舞台魅力。舞蹈团演出的服装、道具和布景也都出自这个排练场。展览区中摆放了一些相关的展品,让参观者大开眼界。

  云门舞集的活动范围并不限于舞台。除了国内外备受好评的多项表演,舞者们的美妙身影也在台湾多处的大型户外演出,城乡多个校园、医院和艺术推广活动出现。看见舞蹈员们与参与他们的活动的孩子们一同欢笑,分享舞蹈的美好的画面,确实非常感人。

体验舞者的临场感觉

   本次展览还提供了一个让参观者体验云门舞集2008年的作品《花语》的机会。参观者可以站在满地落花的舞台空间,在聚光灯下感受在一片桃色花瓣飞舞中 (有电风扇吹出花瓣棉絮)体验舞者的临场感觉。我很喜欢这样的概念, 虽然我没有起舞,而是静默地在近乎梦幻的情境中享受那妙不可言的参与感。

现在,林怀民和云门舞集的大家庭有着共同的心愿:为云门舞集找到一个长久的安身之处,好守护“永续与分享”的承诺,不但继续为舞蹈创作努力不懈,也继续为社会的艺术教育尽力贡献。

  走出展览,站在春日的温暖阳光里回望,更能深刻得感于云门舞集“面对大海的进行式”的蓬勃生命力。诚然老天予以了林怀民与云门舞集一个严峻的试炼,我相信他们能够很好地走出这个“艰难时代”,因为他们有着很多很多对舞蹈、对社会的爱。

很期待云門舞集最終的『家』,相信所有愛云門的人都是滿懷期待的!

4 May 2009

此心安處是吾家

這句話出自蘇軾的詞《定風波(常羨人間琢玉郎)》。
詞的內容寫蘇軾的朋友王定國被貶官嶺南時,其歌妓柔奴毅然隨行。後來蘇軾問她關於嶺南的辛苦生活,那位看上去嬌柔的女子竟然說出了如此有力量的答案。

會說出『此心安處是吾家』一句的柔奴,已經達到了東坡窮其一生追求的安身境界啊!

一個出身低微的歌妓愿意追隨主人被流放貶謫到生活艱苦的地方,或許只是出於最私人的兒女之情,可是她偏偏成就了自己生命的偉大安身立命的人生目標說容易不容易, 可是要說很難其實也沒有那么遙不可及。

離散的生命需要懂得疏導愁苦,『此心安處是吾家』真的是很不錯的境界了呀!


五四記憶~五四記異(動)


五月四號談五四,是最老掉牙,但也是最有必要的事。

我和千千萬萬學子一樣是透過教科書認識這件中國近代史上的大事的。中國大學生為了推動新思想上街游行抗議,還有火燒趙家樓的轟烈舉動,日后連續不斷的激烈討論與爭辯,參與者身份復雜。有當年實地投入的熱情學子,有趕搭『追憶』列車的後來者;有純粹為了改革思想的知識分子,更有想借助五四完成某些政治目的的政客。

人人談五四,五四的面貌亦如千面女郎。

90年過去,五四老人們無一在世,聽說有一位現年百歲的老人被說是『目擊』當時的情景,一問也不過是依稀記得在十歲的那年某天看到門口經過的游行隊伍,也不知道為何而游行這樣而已。

新文學、新思想、新未來,五四迎來了新的時代,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我們應該如何更細部地剖析和定位這個事件,這也就是研究者需要慢慢琢磨的了。

2 May 2009

和諧的失調



我之所以會被盧廣仲這個家伙吸引,原因不好說明。
或許就是他那份絲毫不做作的傻樣……
或許是他取材自大學生生活的簡單卻很能引起共鳴的歌詞……
(縱使我是研究生,也有一些同感!)

還是為這個『小朋友』能夠如愿站上舞臺圓夢感到快樂。
可能也是很有啟發吧,希望自己也能夠『傻傻』地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

憨憨的盧廣仲在他去年的演唱會裏唱了一首獻給其阿嬤的閩南語歌——《繁華攏是夢》。
突然獻唱這樣感覺『年代久遠』的歌有點奇怪,有些不協調,可是令人感動。
(重點更在于,我發現閩南語歌的歌詞有很多寫得很夠味道,也更貼近人生似的。)


一暝梦拢看无你的人 
阮的心是夜夜在思恋
情是风中的花丛 
去落袂冻照希望 
阮犹原为你块清香
是缘份乎双人伴相随 
是命运伊将咱来放离
风吹一山过一山 
找无心爱的形影 
吹袂透我心内孤单
人若是疼着一个无心的人 
情茫茫望你半生通也不通
像东流水 绵绵相思 
多情多怨叹 又搁想起
人若是疼着一个无心的人 
当作是注定红尘一场恋梦
偏偏为你 梦也相思 
谁的人 谁疼痛 繁华拢是梦

而且,廣仲還蠻適合這類的『感性』的噢~

我的淡水




因為陪同來臺的新加坡朋友的關系,再度來到淡水。
好天氣加上周末的催化,這裏人來人往,熱鬧得不行。
攝影的興致不高,只在面對觀音山的淡水河邊時,才有了按下快門的動力。
賣藝的街頭藝人唱得不錯,帶著一些滄桑,可惜的是跟著哼唱的我忘記了歌名。
白鷺絲站在水邊,最是悠然的模樣其實令人羨慕。
我對朋友說: 我喜歡的是買個飲料和多納茲(donut)坐在面向淡水河的石凳上放空發呆,享受那一段時間的寂靜。

我的淡水,就是那樣。




隱逸人生


陶淵明是中國隱逸傳統中的代表人物。
他的詩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所表現的自在、閑適是令人羨慕的。

可是也有人質問,如陶淵明這樣的中國文人,真的是自愿投入隱逸生活的嗎?

士大夫對功名的追求不容易放下,為的不盡是自己的榮耀,更多是為了社稷蒼生。
要安於不問世事的隱逸生活,看似簡單,實際上是個挑戰。
也有人是因為要對抗不合理的體制,或是不愿意隨波逐流而選擇了歸隱,可心中的不平真的能夠完全被隱匿山林、躬耕薄田安撫嗎?

恐怕,真正享受隱逸人生的中國文人,沒有幾個啊。

倒數開始

五月到來,倒數也開始了。
二字開頭的『青春歲月』即將告終,人生的新階段要在異地揭開序幕。
心里重復的問題:下一個十年會如何呢?
生日的時候會在殺青報告的非常時期,算是有寄托——不幸中之大幸?

其實,也就是長一歲嘛,我不該這么緊張吧。

1 May 2009

事過90載,他們的五四,誰知?

风生萍末启以谈,

何用文心别苦甘。

同学少年多好事,

一班刊物竞成三。

——俞平伯,《忆往事十章》之五

今年紀念五四運動90年。
昨天聽了北大的陳平原教授關於五四在不同北大學生的記憶中的演講,覺得有趣的同時也心生感慨。
如同俞平伯詩中所云『同學少年多好事』,把整個五四事件搞得沸沸揚揚,進而影響了事后代代學子的當年的北大學生是『好事』的,也就因為他們的『年少』。
然而每個人記憶這段歷史的方式都不一樣。親身經歷者(1919年仍未在籍北大生)和擦肩而過者(事發前畢業或事發后入學者)都會產生不同的敘述。『一班刊物竟成三』的三個刊物(即《新潮》、《國民》和《國故》)背后的支持者由於思想和理念的不同,也有追思歷史的不同切入點。
或許為了達成某些利己的或政治的目標,許多人都想占有五四的主要發生權。
有人聲贊揚, 有人厲聲批判,可是將近百年過去,五四真正的精神價值可能已經連同為它流汗撒血的昔日青年們歸塵歸土了。
誰知道『真』的五四,誰有說『真』話的資格?

朦朦朧朧地聽過有關『五四精神』的一些說法,印象中認為應該推崇的是其中的思想自由和革新的熱情。
年少才有全情投入的沖勁吧,回望離我越來越遙遠的那個時空,我唯有默默追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