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June 2007

自省


在九份看到这只名字叫“牙膏”的狗狗,它的主人是间精品店的老板,与它为伴的还有一条棕色毛发的狗狗(我忘了名字)。
牙膏“自省”的模样很认真,让人觉得它好可爱。
友善的狗狗一点也不怕生,陌生客人来来往往,它们也自在地穿梭其间,快乐极了。

怀旧好

从来没有想过,二手书店可以做的那么好。
在台大附近碰到这么一家,“茉莉二手书屋”。
里头的装潢和一般一手书屋无异,有格调也为顾客提供了舒适的翻阅空间。各色书种具备,摆放整齐有序。
翻看二手书,有时候也会无意“邂逅”它的旧主人,其留在书中的寥寥数笔,还是一枚藏书章,都为书本的过去作了暗示。
“茉莉”的二手书大致不太残旧,可见卖家也该是爱书之人,懂得珍惜它们。
二手书,犹如流浪的人,也需要遇到眷顾它们的善缘,经营得用心的二手书店则能够增加它们遇到知音人的几率吧。

稀有


一鼓作气处理了这次在台北拍摄的照片,发现拍摄W的照片中,十之八九属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式的,也就是他也在拍照过程中的pose,正式站好让我捕捉的镜头很稀有。

这张是在台大宿女五宿舍外的一片涂鸦拍的。
当然,W一点也不shady啦,只是顺着我的顽皮扮了一次“坏人”,哈哈。

要谢谢你,一直都那么sporting,在摄影以外的诸事中,总是给予我最大的支持和鼓励。此次的台湾之行,没有W,或许也就难以成行。

台北Day 7短记——何日归来?

说声珍重时,心中很肯定下一次的聚首必定到来。
因为我应该已经加入了“回台湾情结”症候群的行列。

美丽的宝岛从我的眼界消失的那一刻,在不知多少米的高空中,有眼泪在我的眼眶打转。
它绝对已经不仅是一个旅行的站点,而是精神层次上的重要寄托,我向往的归宿。
台北让我感觉到的亲切,是一份难以名状的牵挂,或许它就是那个最适合我的异乡。
两度匆匆瞥过这个城市,滋味尝得仍是意犹未尽,骨子里对它萌生自然的思念。

行囊里装载了沉甸甸的纪念品和书籍,但是,这怎么足够?
足够把台北的精神和灵魂带回来?不,当然远远只触及冰山的一角。
一个活力满满的城市,只有用生命去体验,把和它共处的岁月充满,那才够味道。
我对台北此刻的心情只有一句:何日归来?

会的,我会归去!

29 June 2007

台北Day 6短记

今天跑到了泰雅族聚集的乌来,一圆W看山看水的欲望。
乌来的瀑布当然不是最壮观的,但也挺值得一看。
香嫩多汁、肥美肉厚的山猪肉香肠是原著民的拿手好菜,香味和口感都无与伦比!
泡汤的体验是个“第一次”,热汤抚慰了疲倦的身体,也让我对大自然再度感恩。

明天就回家了,一边收拾行李一边回味这几天的美好:赞~

27 June 2007

台北Day 5短记


今天只到了九份。
下雨。感觉很好。
朋友警告过我,九份的商业味道已经很浓,要我别太失望。
幸好,我并没有。
雨中的九份,我没有走完,却还是喜欢上那地呈现给我的氛围。
吃午餐的About Cafe(关于咖啡)是一家地中海风情的咖啡座,意大利面棒极了,冰红茶更是美味。
外头雨丝纷飞,辘辘饥肠得到了安抚,心情还是美好的。
雨停之后,边走边看,W和我一路都在盘算给谁带些什么手信回去。

晚餐的解决有些出乎意料。
台北火车站的sushi express,输送带寿司可以如此新鲜好味,令我和W惊喜不止。
后来在地下街的诚品杂志店买到钟文音的新书《三城三恋》!
好开心,好完满~

九份的小高在唱歌……

有个对九份怀着满腔热情和充满才华的画家兼民歌歌手,小高,我买了他的专辑以示支持。

在九份老街的一个咖啡座听到他的声音,就被深深吸引。
一曲夹带昔日老旧情怀的《意难忘》,且不管那时代离我多远,有小高低沉、深情的诠释已经够动人。
虽然不曾见过此人(咖啡座代卖他的唱片),我却执意相信他是执著而专注于他的文化/感性生活的。

或许我又一度放任了自己,把美好的设想套在现实的头上……

走在雨中的九份,有适当的音乐伴行,木吉他和雨水竟然那么水乳交融。我的心情?也罩在一片朦胧的醉意和甜蜜下,久久不能自己……

26 June 2007

台北Day4短记

在诚品信义旗舰店遇到在那里演讲的张大春,这是今天的惊喜!
熟悉的声音把我从书店的一隅引了过去,张老师很热情,也很意外我们竟能够碰面。
诚品之行让我满载而归,心满意足。逛书店的快乐永远都有能力感动我。

晚餐在淡水的“橘屋”陶锅火锅店解决,同昨天一样是“回忆的美味回味”。
近乎一年前,天空也下着不小的雨,我和W误打误撞地找到了“橘屋”,如今故地重游,依旧让味蕾得到了满足。不难领会的是,新鲜的食材是美味背后的关键之一,经营者的用心则完成了这副美食拼图。

今天,精神和物质都得到了充分的补给,完结了一天的美好旅行。

台北Day 3短记


今天十分高兴,因为终于到了日思夜想的台大,还大摇大摆地走下了椰林大道。
很兴奋,也很受到鼓舞,因为所见到的台大和想象中的相去不远,尤其在氛围方面。
就是那种鼓励人奋发学习的气息吧。

接着发现了台大附近的“挪威的森林”咖啡屋,真幸运!
维也纳冰卡布奇诺配搭手工饼干的下午茶搭配,除了“幸福”就很难找到形容词了吧。
想必老板也很中意村上春树,否则除了“挪威的森林”,也不会把另一家分店取名为“海边的卡夫卡”(村上的著作名称)。

下一站的“生活工场”是个充满kawaii(可爱)物品的生活用品店。成功地帮朋友买到她要的东西,完成任务!

还有书店……当然就是买书啦……这不用说。

明天要回到诚品信义旗舰店,耶~ :)

回味

回到去年在士林夜市光顾的那个臭豆腐摊位,虽然豆腐不再那么臭(W能够忍受的程度,可见一般)。
依旧点了一份,为了吃一顿回忆。
接着,一路走一路享用爱玉冰,又是一口一回忆……
味蕾的记忆是特别强烈和持久的,那才窝心贴近。

25 June 2007

没有Discovery台?

在酒店房间里爱做的是channel surf,看看有没有运气碰到Discovery Channel。
每次旅行都会进行这项例行公事,一旦碰上,可以兴味十足地看足一个晚上。
可惜,这次住的旅馆似乎没订有线电视的这个波道,有些失望。
转来转去看到的大多是娱乐综艺节目,看多了也会闷。
偶然找到体育台,在转播撞球国际赛,W才比较快乐些。

24 June 2007

台北Day 2短记

今天到了西门的红楼剧场和木栅的猫空。
红楼剧场“古味”盎然,让人回味台湾电影历史上的光辉和精彩。
在猫空享用菊普,虽然看不到日落,也已经非常愉快。
明天要到台大去 了解情况,真是期待~

儿童节目哟!

一早吃了早餐在房间看电视。
儿童节目噢~
没看清楚节目名称,只知道是三立都会台的项目。
岛国缺乏的正是供小朋友从小接触华语的节目,借由寓教于乐的方式给孩子们“进补”。
如一个叫“学校没教 事”,很可爱也很能够吸引小观众的注意力。
没想到长这么大,还是被儿童节目摄住,哇~

台北Day 1短记

第二次 到台北,入境通关时,护照上的盖章竟然盖在去年那个旁边。
W说,就因为不是第一次来,一切似乎可以进行得比较从容。
这回不住在西门町,酒店位于民权西路,感觉不太一样。
可是依旧对台北非常着迷,就像踏入一个充电区,这座城市的魅力可不是盖的!

吃了一顿美味、地道的晚饭,有配上独特酱汁的粉肝和“嘴边肉” (瘦肉片),以及泛着麻油香的粉肠汤。W吃到了心中想念的好味米饭,如愿以偿,心满意足得如吃了棒棒糖的小孩。

总之,到了台北,我很开心。这算是一年一度的“朝圣”吗?希望考进台大,明年我就住到这里来了!:)

23 June 2007

宝岛风和日丽

下午1点钟的飞机,我将乘坐它飞往另一个阳光普照的岛屿。
阔别一年的台北是我的目的地,我会在那里呆上一周。
期待了很久,也准备了不少,希望这一趟会收获满满。

久违了,朋友, 我回来了!

22 June 2007

准备去流浪

流浪流浪,随着浪涛飘游四方,原本是不需要准备的。一旦做好了准备,意义上就不太像“流浪”了。路边看见的流浪猫、流浪狗应该没有事先拟定什么计划,说走就抬腿出发,是潇洒还是冲动,从来没有议论。

人,是最麻烦的。以四海为家的做法听起来多么自由且浪漫,偏偏只能在多数人偶尔的狂想中栖息。纯粹的漫游是一种奢侈,最不应该的奢侈,所以我们都学会用计划来辩证它 存在的合理性。

明天我将启程到台北去。我不敢说这是一次流浪,但是我在搜集资料、构想行程时有意识地留白,好让突发的“流浪欲”有机会引领我往没有想到的所在走去。稍稍偏离原有的计划,如脖子上系着带子的宠物的小小逾越,也有可能带来一些惊喜。

不能中断

办公室里的网络服务器因为小故障,中断了一会儿。
四周怨声不断:电邮不能发送、王占不能登录、文件不能打印……
隔壁的V轻描淡写地说:那就暂时不做啦~
我只在一旁庆幸,还好不是停电,否则正在进行的工作前功尽弃,那才倒霉呢!

21 June 2007

后退的脚步

现在的奶奶像个孩子,变成一个白发苍苍的孩子气的人了。
和她说话的时候,总会悲喜交集,悲,因为这是她“退化”的迹象;喜,则为了她的开朗。

患上老人痴呆症的奶奶,看上去竟然是颇快乐的。

可以预计的是,未来照顾她的日子将不好过,可是陪着奶奶踩着后退的脚步的,毕竟是我们。

说“欧阳成功发奋图强”

报章报导,一位中国家长为儿子改名,从“欧阳祖民”换成“欧阳成功发奋图强”。
父母者的苦心,自古不变,为孩子起名总要郑重其事,力图下一代的顺利、成功,任何夸张的作法几乎都能够合理化。
有关当局当然有权力不放任家长的这种举动,否则搬出“上下联”的创意命名将随时应运而生。
可是,这是父母对子女的爱,况且也不干扰别人,为什么就不能通融呢?
一个名叫“欧阳成功发奋图强”的孩子必定会被视为怪物不成?

像“欧阳成功发奋图强”这样的名字确实拗口,叫起来怪怪的,对小朋友日后的成长或许造成一些不便(例如被同学作弄、嘲笑)。但是父母的选择终究是无可厚非的。

20 June 2007

又是社会的错

今天又听到有人嘀咕,学华文很难。

说话人的小孩上小学,他们家里不用华语交谈,孩子不喜欢阅读华文书籍,更抗拒说华语。

结果,一切似乎都是社会的错。

电视台怎么不制作儿童节目?书店为什么不能售卖更多适合孩童阅读的华文书?老师怎么就不能带动小朋友学习华文华语的兴趣?

没有多少人懂得反躬自省。

讲英语的家庭,就教不出对自己的母语有些感情的小孩吗?

不见得,说到底还是要看是否有心……

不能把“错”推给讲究商业动机的社会,小朋友可是爸爸妈妈的啊

19 June 2007

出发前的躁郁

工作了半天,却突然重感冒回家看医生。
说是“突然”,是因为到达办公室时还好好的,打喷嚏、流鼻涕的症状来袭,一点警告也没有。
辛苦极了,而且碍着再过几天就要出国旅行,总不能拖着感冒当行李,唯有赶去看医生。
吃了特效药以后到头大睡,犹如昏迷。
醒来感觉比较好,但依然纳闷,感冒怎么说来就来呢?

我想,有可能是“出发前躁郁症”——疲倦的身、心、灵,在得到渴望的休憩前倔强的情绪爆发?

18 June 2007

痛得真

晚饭后下楼散步,脚上穿着的凉鞋带子突然断掉。
索性就脱掉鞋子继续走,绕着总长500米的跑道一圈。
脚板踩在粗粝的地面,几经摩擦竟然有些疼痛。
这才发现, 我多么细皮嫩肉啊。

突然想起医院里卧病在床的奶奶,她的痛苦, 要比我的不堪无数倍吧。
又或许患上了痴呆症的她已经渐渐不知道究竟痛是怎么一回事了。

看着她从前的睡房里摆放的病床,真不敢想,接回来的奶奶即将面对什么样的痛苦。

17 June 2007

复述的必要

D提起奶奶入院的事,过程中竟意外地领悟到复述的必要。

奶奶病情报告中的关键词包括:“白内障”、“尿道发炎”、“老人痴呆”和“中风”,而在为D拼凑出奶奶的病情时,我有机会整理了自己的思绪。

自从奶奶在跌倒以后呈现异于往常的迟钝后,我的思考方式就十分紊乱。

这是担心所至,一个八十岁的老妇人的健康突然恶化是很健康恐怖的事实。

我在复述奶奶的病情时,脑子里很自然地浮现她躺在病床上的画面,特别是那一脸的茫然和呆滞。

每次复述都有心酸紧随,可是那份与现实对抗(不愿意接受)的阻力也在渐渐缓和,毕竟怎么不甘,奶奶都已经不能恢复从前的样子了。

一次次的复述,帮助我接受不可改变的一切

15 June 2007

提早吃午餐的星期五

午12时,在多数人还未动身出去吃午餐前,我已经去了。
早上的一个会议催化了饥肠,促使我决定提早吃饭。
餐厅并不拥挤,正好容许我从容地购买和享用食物。

早出门的鸟儿,有好吃的虫子吃。

原本想着吃了午餐后回来power nap 10分钟,但是没有。
一边看电邮,一边把买回来的水果啃完,心情轻松自在。
星期五的来临,总令一切浸泡在云淡风轻中。
这是个没有什么“大事”发生的日子,早早吃完的午饭可以在不用在应付急件的情况下,慢慢被消化。

最后,欣然发现原来避过饥饿的lunch crowd,也会带来满足感的。

14 June 2007

爱情转移

徘徊过多少橱窗住过多少旅馆
才会觉得分离也并不冤枉
感情是用来浏览还是用来珍藏
好让日子天天都过得难忘
熬过了多久患难湿了多长眼眶
才能知道伤感是爱的遗产
流浪几张双人床换过几次信仰
才让戒指义无返顾的交换
把一个人的温暖转移到另一个的胸膛
让上次犯的错反省出梦想
每个人都是这样享受过提心吊胆
才拒绝做爱情待罪的羔羊
会议是捉不到的月光握紧就变黑暗
等虚假的背影消失于晴朗
阳光在身上流转等所有业障被原谅
爱情不停站想开往地老天荒
需要多勇敢
烛光照亮了晚餐照不出个答案
恋爱不是温馨的请客吃饭
床单上铺满花瓣拥抱让它成长
太拥挤就开到了别的土壤
感情需要人接班接近换来期望
期望带来失望的恶性循环
短暂的总是浪漫漫长总会不满
烧完美好青春换一个老伴
你不要失望荡气回肠是为了
最美的平凡


又是Eason的歌,听了很多次,依旧非常感动。
听过疼痛的转移(tranfer of pain),“爱情转移”一直存在于人世,这回却第一次进一步思考它。

每日行李

W很认真地说,我一定要研究研究,把这里有情调的咖啡座和hangout的地方找出来。这些是可供我们在周末放松的去处,目的是来做一些心情的沉淀。
我予以了他全力的支持,因为我所知道的“好地方”屈指可数,寥寥无几。
而也因为熟悉的缘故,来来去去就是那几个选择。
所以W的建议得到了我的赞同。

越来越觉得,每天活得如一只蜗牛,扛肩上、背上的担子很难减轻,原因有时候还很复杂。
是执著的自己放不下来,还是别人强行加诸于我的,心眼一朦胧便搞不清楚也不再重要了。
每天在拥挤的地铁车厢里,都会看到提着形形色色的“行李”的搭客,他们是这个城市的旅人,日日与他们各自的负担同行。有的行李看得见,另外一些则是隐形的;它们有时候不太沉重,另一些时候则足以把人压垮。

不可逃避的现实是,每日的担子陪伴人们走过他们的人生,每个不同的人生有着自己随行的缀饰。
面对之余,我需要找个地方静静坐下来,把我的行李好好打点一下。

13 June 2007

要快乐

学弟陪我吃午饭,那总是一件令我开心的事。
他不时会提醒我,要快乐,要快乐。
看着他为婚礼的筹备忙得不亦乐乎,我相信他正处于快乐之中。
身体力行的他,让我有些惭愧。
我绝对有条件过得很好,很快乐,却常常喜欢庸人自扰,太不应该了。

“良心债务”

我相信有来世,而来世,我会做一棵树。
这或许是我的因果所致,也可能是我的愧疚导致的结果。
每天在工作上复印、打印大量的文件,时不时眼花弄错的也不少,每一张不都是数目的皮肉血骨吗?
感到特别的guilty的时候,都会向邻桌的同事忏悔,誓言在在地宣称:要环保!
可是办公室的复印机和打印机似乎都太娇贵,不能使用循环纸张,使得我爱莫能助。但这是借口吗?我最清楚自己的惰性,谈环保往往力不从心,唯有每月的废纸回收日,我必定尽量配合,把能够收集起来的“废纸”(它们其实并不废)装好袋子,让它们重获新生。

来世,我愿意做一棵树,把所亏欠地球的“良心债务”一点一点偿还。

12 June 2007

一点也不孤独

发现有小朋友到这个部格来,虽然未必留言,却还是令我倍觉温馨。
每次在此处卸下一些心情,有人分享,就是快乐了。

关于“集体记忆”的本岛性反思

读到《港人越来越重视“集体记忆”》这个新闻标题时,我感觉到心中隐约的牵动。

集体记忆或collective memory,对我来说是一个迷人的概念:记忆原本就是很个人的拥有,隐私而神秘;成为群体的共有之后,却仍保存排他性和自我魅力。大家对同样的一组人、事或物产生具有共性的印象和情愫,就像在一个严寒的冬天围坐在壁炉边一块取暖的情景那样。这是物化的表现,真正的集体记忆恐怕在意识形态上要比这个强烈得多了。

一个岛国为她的岛民酝酿出来的集体记忆,是令人感动的。

我总认为,基于“岛国”的狭小及其相应的脆弱,她所提炼出来的供给集体记忆的养料,会特别甘香醇美。赖以岛国生存的人们在成长和生活的日日夜夜、岁岁年年里,必定会在经意或不经意的情况下积攒、累积让他们对家园没齿难忘的点点滴滴。这些所包含的可能是快乐的经验,也可能是令人悲伤或愤怒经历,但无论如何,都是与岛国命脉紧紧联系的。

记忆的磨灭不是简单的事,哪怕是动用最坚强的个人意志,也需要相当大的一番努力。

集体记忆的韧性不容忽视,它的生命力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势,因此可以理所当然地潜伏在任何一个岛民的心灵深处,静候随时调度。


11 June 2007

For Action

老板发来电子邮件时,慎重其事地标上” For Action” 二字,看了有些好笑又有些可悲。

职场上的通讯往来一般上都是需要action的,没有几个人会“爽爽”来写邮件找你哈啦的。
大家的工作太忙了,电邮箱已经异化为令人讨厌的in-tray。
需要采取行动处理的工作有一千零一件,有时候为了应付,还得变出同样多的把戏、使出自己都没想过行得通的招数,不能不说叹为观止。
谈工作的电邮里总是潜藏多种讯息和可能性,有人 把文字游戏玩得龙腾虎跃,那也算是艺术。“太极拳”虽古老,却依旧奏效,而且为众人津津乐道。明刀明枪还是暗箭行凶,一切都围绕着action。

我早已习惯在脑子里排出顺序表,哪一拳先出、哪一腿后踢,都在掌握之中。纵使还远达不到绝对的从容,却也已经能够做到相当的圆满。

老板,你不用害怕,你要我采取的action,我不会怠慢,但请给我足够的时间。


10 June 2007

骑士最温柔之死是在马上


士最温柔之死是在马上

气如风一般疾速飞驰

动人的那一刻莫过于记忆里泛出公主

暖的被窝还有

软的染色离子烫长发

前许下那些承诺里

亡以后就无法兑现或有任何价值

这么脆弱的中古时代爱情啊

战场上热衷杀敌的威武战士其实和他的

儿一样渴望简单的

天绝对有能力赐给他的幸福生活


(不知道为什么“骑士”的意象挥之不去,故做一糟透了的 隐题诗,作为总结。)

诚实的惩罚

我说了所有的谎
你全都相信
简单的我爱你
你却老不信
你书里的剧情我不想上演
因为我喜欢喜剧收尾
我试过完美放弃
的确很踏实
醒来了梦散了
你我都走散了
情歌的词何必押韵
就算我是k歌之王
也不见得把爱情唱得完美
只能说我输了
也许是你怕了
我们的回忆没有皱折
你却用离开烫下句点
只能说我认了
你的不安得到你信任
我却得到你安慰的
淘汰

Eason的《淘汰》,让人对“诚实”有了一些想法。
一个习惯对情人说谎的男人终于说了真话以后,对方竟然不相信。
“我爱你”的真实感有时候确实具备令人难以承受的沉重。
莫怪乎听惯了男人的花言巧语的女人,对他罕见的诚实抱以怀疑的态度。
这份诚实也因此被惩罚了。



婚礼的祝福

到了这个年龄,有越来越多的朋友陆续踏上红地毯。
每到一个婚宴,席间必定涉及的话题就是:下一个轮到哪个?
会是拍拖了N年的某某吗?还是那个东挑西选的谁谁?
无论如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情童话要写,旁观的朋友送上的只是一大把一大把的祝福。

昨晚出席了一位老同学的婚礼,很高兴。
可爱的小女人终于和心爱的男人一同“靠岸”,结束单身的孤独。
多值得祝福。
大家都说我的yam seng喊得最大声,的确,这是我心里漫溢而出的祝福,给成为了Mrs Choy的SX!:)

8 June 2007

原点有何风景?

听张大春老师讲小说是一种让脑袋吃饱的享受。它还让我陷入了反思。

这几天和小朋友们一同坐在讲堂里听讲的我,感觉就像是回到11年前的学生时代。
一样有着许多憧憬,一样通篇错别字,一样渴望被肯定的稚嫩的年代。
那是一个相当于“原点”的时间点,因为之后,我的创作道路转入了新的风景。

我由始至终都写不了小说,因为什么我不清楚。
每次和旁人讲起,我的说辞都是:纵使我的脑子里闪过很多故事的画面,却怎么也没有法子写出一个小说。
写起散文,一写就是11年,而且可能会一辈子写下去。
可是,我还是很羡慕会写故事的人,因为他们做到了我做不到的,美丽的风景被他们牵了出来。
我一边旁观,一边把我的情感倾注入散文的载体。
感觉也还不错,只不过近年来我也开始产生了焦虑。

如何的焦虑呢?写得不好的焦虑。

害怕自己的“小我”意味太重,一下笔就跌入自己挖掘的深穴,无法自拔,别人会开始讨厌我太隐私的创作偏好。
那重要吗?写作本来就是个人的事,太顾及他人的看法搞不好连自我都保不住。
两种矛盾的论调 在我的脑子里交战,噼噼啪啪打得响……
这叫我怎么不焦虑?

听张老师讲课,突然看到了些端倪。
那就回到原点去回忆一下好了。
他说,小说是遗忘的艺术。我倒觉得散文是一种记忆的方式。
如何记忆,用多少力气去记忆,用记忆做些什么, 这都是我创作散文的动机。
我在11年前的起跑线上,就是这么想的。

因此,我的文学风景,现在与过去,不应该有天大的差别。

7 June 2007

风水

几天没有到办公室去,今天踏进来,竟然变了样!
虽然变化并不太大,可是对“风水”一定有些影响,迷信的我,如是想。
会有怎么样的影响呢?还是拭目以待吧 。

6 June 2007

寻人启事

被我寻找者:

你在我5月28日的blog entry留言,
你的名字叫淑慧,
你的留言日期是6月4日。

请问,你是哪个淑慧啊?
再留个言告诉我你的班级,提醒一下你忙到傻眼的“ex-张老师”。
:P

玩 Catch up

今天暂时“休息”,从留宿的写作营跑了回来。
安顿好了以后,立刻开始玩catching up的“游戏”。
需要回复的电邮、需要贴新帖子的部落格……整个回家的心情都需要理一理。

在外面不过混了两天,已经开始恋家,还真不知道,以后到了国外怎么办?
恐怕还要“林黛玉”一番吧,哈哈哈。

可是玩catch up的游戏也蛮不错的 ,因为要求自己做事的速度加快,以弥补从自及的正规生活缺席
的空洞。
还有,消退一些焦虑。
发现我不能够偏离习惯太远,因为适应力并不太强。

5 June 2007

回味

很久没有像这样摸黑起床了。
有些回味这样的感觉,说真的。早起是个很不错的习惯。

3 June 2007

心静自然凉

心静自然凉,说得很轻描淡写,要做到则不容易。
一切还是需要努力的,不出点汗还真的凉不了。

共勉之。

忘了怎么写的字

亲爱的Sachiko给我寄了明信片,读着读着,发现她忘了怎么写的一个汉字,“繁华”的“繁”。
这才惊觉她离开这里到外国读书,已经有一些日子了。
很久没有写汉字,忘了怎么写一些字,很自然。
甚至连我这个天天与汉字为伍的人,也会因为太依赖打字的缘故,忘记一些字的写法。

叹息。

真害怕自己会退化,在亲笔书写的机会越来越罕有的时代里。

2 June 2007

看头

什么都需要看头。
在这个诱惑爆炸的时代,没有看头就没有人会注意到你的存在。
看头这东西,产品需要,人也需要,文字更需要。
有时候真的不知道怎么忍受被稀释 的文字,那些缺乏血色或温度的字句,读起来是折磨。
我不是高手,但是依然忍不住对一些小朋友不冷不热、不生不熟的文学表达不满。
少了看头,这是他们普遍的问题。
连属于青春的激情都感觉不到,那更是一种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