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March 2006
30 March 2006
广告时间
来啊!来啊!新货到哇!!!
哈哈,张老师又推出新“博克”了!这个新天地是特地为我的学生们设立的,名为“张老师的话题空间”。
里头有些什么呢?——张老师喜欢写,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这个空间里的讨论的话题都是时下的一些热门话题,由我“抛砖引玉”,谈论一番。接下来,希望能够鼓励来访的你们花一点时间思考一下。
”张老师的话题空间“和“天空一片云”有什么不同?——答案有两个:
1)“张老师的话题空间”用的编码(encoding)是simplified chinese,而不是unicode,阅览比较方便。
2)“天空一片云”还是比较贴近我的生活,“张老师的话题空间”则纯粹谈论一些同你们的口试/作文相关的内容。
讲了这么多,网址是啥呀?哈哈…… www. zhangtalk.blogspot.com
很抱歉的是,由于张老师很low tech,网站的页面设计几乎是零,不要太在意噢!
还有,feel free to give me your feedback!!!
28 March 2006
27 March 2006
26 March 2006
想和上帝说的几句话
亲爱的上帝:
我不是你的信徒,却也从来没有质疑过你的存在。
我相信你是无比疼爱你的子民的主,也为他们创造了各自的命运。
今天想要与你做短暂的对话,是为了一个在受苦的孩子。
你一定知道我所指的是谁,那个如此年轻却已经历过万分痛苦的少年。
他需要你的指引啊,上帝,你不可能听不到他在生命边缘呼唤你的叫声。
请垂怜于他,好不好?
就算是要他那么快走回你身边,也尽量让那路径好走一些。
行吗?
今天我探望了他,我并没有哭,而是欢喜地和他聊了起来。
话不多,气色还可以,但是身体已渐渐显出疲弱。
一个半钟头里,他注射了两次的药物。
他的反应很镇定,还会问护士:这是xx药吗?
我的心,很痛。
年初小病时需要抽三天的血,已经很讨厌那感受。
我不敢和他相比,因为知道自己太懦弱、太愚昧了。
上帝,你要帮一帮他。
我希望你可以让他知道他存在的真意,你为他设计的人生究竟有什么内涵。
请接受我小小的建议,谢谢。
我不是你的信徒,却也从来没有质疑过你的存在。
我相信你是无比疼爱你的子民的主,也为他们创造了各自的命运。
今天想要与你做短暂的对话,是为了一个在受苦的孩子。
你一定知道我所指的是谁,那个如此年轻却已经历过万分痛苦的少年。
他需要你的指引啊,上帝,你不可能听不到他在生命边缘呼唤你的叫声。
请垂怜于他,好不好?
就算是要他那么快走回你身边,也尽量让那路径好走一些。
行吗?
今天我探望了他,我并没有哭,而是欢喜地和他聊了起来。
话不多,气色还可以,但是身体已渐渐显出疲弱。
一个半钟头里,他注射了两次的药物。
他的反应很镇定,还会问护士:这是xx药吗?
我的心,很痛。
年初小病时需要抽三天的血,已经很讨厌那感受。
我不敢和他相比,因为知道自己太懦弱、太愚昧了。
上帝,你要帮一帮他。
我希望你可以让他知道他存在的真意,你为他设计的人生究竟有什么内涵。
请接受我小小的建议,谢谢。
25 March 2006
祈祷——保住一个年轻的生命吧!
他第二度被命运掷入疾病的深渊, 在十几年的短暂生命中重复受苦的艰辛过程。
一个年轻的生命,面对癌症,面对可能随时到来的死亡,那是何其残酷的事实。
诚然,世界上每时每刻有千千万万的人在于死神搏斗,许多会落败,不足为奇。
可是,当事情就发生在眼前,我觉得格外无助、格外心悸。
他是个很对学习很尽责,也很有热忱的孩子。
第一次患癌让他的教育中断了一年半,当他终于坚持归来,就从来没有松懈过。
他并不是要争第一,只是很纯粹地要做好他职责范围里的事——学习。
那么简单的心愿,他一直为它付出努力,哪怕多么吃力。
没有人对他有过高的要求,大家都觉得他的案例是“情有可原”的,只不过他决定不以此为借口。
我不知道他能不能够挨过这一关,再度创造奇迹。
奇迹不奇迹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努力用勤奋和毅力装满的生命是不是就要夭折了。
旁观的我,不甘!
千个万个不甘!
他倒下了又站起来,那么勇敢的小孩,就有活下去的权力!
让所有认识Sean的你和我,为他祈祷吧。
看到他的用心,感受过他的认真的每个人,都应该这么做!
24 March 2006
23 March 2006
22 March 2006
21 March 2006
20 March 2006
三年来学会的事
此刻,我的心情是平静的。在这之前,我思考了许多有关于教学的事。
今年的六月六日,我的合约就满期了,也就是说我随时都可以提呈辞职信,然后离开,不用担心什么地离开。那多好——“好”在我背负了那么多年的债,终于还清了。我可以继续走我理想中的道路,去完成我的梦想。哪怕今后我何去何从,都没有任何束缚了。
这是我“开心”的主要理由。
你们或许都以为,我是因为路要走完了,才得过且过地教书。其实,这样的想法,令我很痛心。因为我觉得好不甘心,怎么我的笑容就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吗?嘻嘻哈哈地走进教室,把事实(我即将离开)说出来,就表示我的不在乎了?在你们眼中的我,是这样的吗?
有老师看过我上课后说,你是一个好老师,如果学生都爱学,一定能够从你身上学到很多。我听了,心沉到谷底。谁不是好老师呀?我觉得每个老师都有他的优点和强项,差别似乎在于学生“爱不爱学”。我认为,我没有做到让你们爱学。这是我身为老师最原始的过错。
又有老师问我:都三年了,你还没有明白过来吗?学生就是这个样子、这个态度的嘛。我问自己的是:学生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吗?是针对一般的学习都这样,还是……我的科目?错,在我的身上吧?
悲观的我宁愿把错都套在自己的身上。我不够尽责。我没有经验。我不懂得管教。我没有用处。我没有诚意。我没有办法让大家满意。我……
可是,我还是不甘心啊。我未必是最好的,但我曾经作出许多尝试,靠努力来补足我的弱处。马不停蹄的工作,愚蠢但坚持。
在假期里,当我对着电脑不停地打字,我想到的只是证明给你们看,我的方法是行得通的。我没有欺骗你们。我想以科学一点的方式告诉你们,写好文章是有迹可寻的。我也许不聪明,但我像牛——我肯拼命。如果以我的奋斗,能让你们信服我所说的,我愿意孤注一掷。
三年来,我坚持的,是让学生明白学习语言的意义。特别是学习华语,因为我是华语老师。原因简单。我没有任何隐藏的目的。可能我并不够实际,甚至太执着于我对教育的“理想”。毕竟,理想是填不饱肚子的。
我忘了,这三年里,我也该学着把脸皮弄得厚一些。这样,心被护着,应该就不容易伤……
今年的六月六日,我的合约就满期了,也就是说我随时都可以提呈辞职信,然后离开,不用担心什么地离开。那多好——“好”在我背负了那么多年的债,终于还清了。我可以继续走我理想中的道路,去完成我的梦想。哪怕今后我何去何从,都没有任何束缚了。
这是我“开心”的主要理由。
你们或许都以为,我是因为路要走完了,才得过且过地教书。其实,这样的想法,令我很痛心。因为我觉得好不甘心,怎么我的笑容就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吗?嘻嘻哈哈地走进教室,把事实(我即将离开)说出来,就表示我的不在乎了?在你们眼中的我,是这样的吗?
有老师看过我上课后说,你是一个好老师,如果学生都爱学,一定能够从你身上学到很多。我听了,心沉到谷底。谁不是好老师呀?我觉得每个老师都有他的优点和强项,差别似乎在于学生“爱不爱学”。我认为,我没有做到让你们爱学。这是我身为老师最原始的过错。
又有老师问我:都三年了,你还没有明白过来吗?学生就是这个样子、这个态度的嘛。我问自己的是:学生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吗?是针对一般的学习都这样,还是……我的科目?错,在我的身上吧?
悲观的我宁愿把错都套在自己的身上。我不够尽责。我没有经验。我不懂得管教。我没有用处。我没有诚意。我没有办法让大家满意。我……
可是,我还是不甘心啊。我未必是最好的,但我曾经作出许多尝试,靠努力来补足我的弱处。马不停蹄的工作,愚蠢但坚持。
在假期里,当我对着电脑不停地打字,我想到的只是证明给你们看,我的方法是行得通的。我没有欺骗你们。我想以科学一点的方式告诉你们,写好文章是有迹可寻的。我也许不聪明,但我像牛——我肯拼命。如果以我的奋斗,能让你们信服我所说的,我愿意孤注一掷。
三年来,我坚持的,是让学生明白学习语言的意义。特别是学习华语,因为我是华语老师。原因简单。我没有任何隐藏的目的。可能我并不够实际,甚至太执着于我对教育的“理想”。毕竟,理想是填不饱肚子的。
我忘了,这三年里,我也该学着把脸皮弄得厚一些。这样,心被护着,应该就不容易伤……
19 March 2006
也是广告 也是序
看书,有时候除了看作者笔下的内容,序文也可以很精彩。
序文呢,分自序和代序两种。
作者可以在自序中阐述自己的创作理念,交待一些特别希望读者知道的讯息等等。有些写作人的序,同作品一样精彩,而且具备很贴近读者的某种亲切感。
此时,自序的空间也是作者的声音回荡的空间。
代序呢,也不赖。有时候,执笔的是有权威的评书人或编辑什么的,字字句句推荐该作者的作品,还是进行颇发人深省的论析。另一些情况是,作者身旁亲近的人,如家人或朋友,会为他写序。代序者可能之前与作者有一些沟通或了解,才敲定序的内容,有时则比较随行的发挥。作者生活的点滴可能通过代序的方式“曝光”,效果不失有趣。
我就偏爱幽默的代序。哈哈,像前两天看的吴念真《特别的一天》里,其好友作家小野为他写的序,内容像故事而且很好笑……基本上开始时写到小野等人如何“将”了吴一回,把它推举为“台湾杰出青年”的趣事。字里行间还陆路了小野对好友的敬佩,不单是“推销”作品,也是两人友情的深刻见证。
挺感人的啊。
所以,拿起一本书时,除了直接投入内容,不妨读一下序。
写得认真的序,也很有意思的噢。
18 March 2006
17 March 2006
House shots计划
16 March 2006
我不是要管你
今天下午,去听了一个讲座,内容是关于“课室语言”,大致上谈的是教师应该如何锤炼用来和孩子们沟通的语言。
体会相当多,也可以说,百感交集。
现在的孩子和“当年”的自己比较,难教多了。
同行们似乎都很同意,也觉得有不少的无可奈何。
大家来听来自杭州的特级教师分享,或许也是企望着一些“办法”。
可惜,没有人拥有速成法。不过,老师把一些心得和我们分享,总有些安慰的作用。
对我的学生(如果你们在读……),老师只想重申:“我不是要管你!”
说我唠叨的孩子大有人在,老师不是傻子,我知道的。
我不喜欢惩罚人,因为我始终相信你们有良知,有一天你们会明白自己行为的后果。
这边有一首英文歌要介绍给大家,是Cranberries的"Salvation":
To all the people doing lines
Don't do it, don't do it
Inject your soul with liberty
It's free, it's free
To all the kids with heroin eyes
Don't do it, don't do it
Cos it's not, not what it seems
Oh no it's not, not what it seems
(chorus)
Salvation, Salvation, Salvation is free
Salvation, Salvation, Salvation is free
To all the parents with sleepless nights Sleepless nights
Tie your kids home to their beds
Clean their heads
To all the kids with heroin eyes
Don't do it, don't do it
Cos it's not, not what it seems
No no it's not, not what it seems
特别喜欢那句 "Inject your soul with liberty"——为灵魂注入自由的精神,多理想的概念!
可是再“理想”的概念,都不能缺少一些理性的限制。
真正的自由,是带有责任的,盲目的“自由”只会误人误己。
我相信,教育的根本意义,不是要压抑青少年,也不是要剥夺他们的自由,而是引导他们对自己的自由选择负责。
我亲爱的宝贝们,你们明白吗?
15 March 2006
我要快乐
张惠妹出道时,我很喜欢她那充满爆发力的嗓音。
她的歌,有许多都成了K歌经典,如《听海》、《剪爱》、《原来你什么都不想要》。悲情男女在她的情歌里找得到释放情绪的管道,他们可以使歇斯底里,而她依旧是高亢的美声。
在娱乐界里沉沦的岁月也不算短,事业曾经如日中天的阿*Mei也堕落过谷底。
搞音乐的,最怕陷入瓶颈。(我想,任何艺术工作者都一样。)
虽说走到最低处,破茧而出便是惊艳四座的灿烂时刻,但是要站起来,有时候还真不容易。
有很长一段时间不怎么注意她,因为觉得有更多人比她“抢耳”。
但是这张《我要快乐》专辑的面世,又把我的耳朵拉了回来。
过去的阿*Mei似乎回来了。
声音里的感性不再商业化地疲倦,多了真诚。
是是非非不应该束缚一位歌手在她的艺术领域中的空间,表演应该很纯粹的是种享受。
对于张惠妹,我是这么认为的。
“我要快乐”或许是她的心情写照,它亦是每个人心中热切追求、渴望的。
你、我、他、她,我们都需要快乐啊。
在生活的苦闷中,听到有同样诉求的一把好声音,应该算得上是不错的鼓励。
14 March 2006
甜蜜的交换
一个月前的今天是情人节, Valentines' Day。
在日本有一个“习俗”,就是女生会在2月14日这一天亲手制作巧克力,然后把包装精美的甜甜心意送给心仪的男生。一个月后,男生们必须回礼,即回赠巧克力给送他们巧克力的女生。
多甜蜜的交换。
在我看来,这是一种“礼尚往来”的浪漫体现。且不论双方的心意如何,采取主动的女生能够收到对方回赠的巧克力,恐怕甜在心头的程度远远超越口中。
从前在初院时,我班的女生也曾为男生们准备情人节的礼物。由于我念的是文科班,阴盛阳衰,男生们应该觉得“受宠若惊”才对。
当时送礼并不求回馈,毕竟动机大致还算单纯。
如果没有另一半,情人节不就是一个“友情节”咯。
刚开始谈恋爱时,曾觉得情人节是个大日子。
现在就看淡许多了,反正日子天天过,能够开心就是“情人节”了。
偶尔准备小礼物送给他,纯粹是窝心的举动,并不求什么回报。
作此一文,全因为抬头注意到今天的日期,那么简单而已。
在日本有一个“习俗”,就是女生会在2月14日这一天亲手制作巧克力,然后把包装精美的甜甜心意送给心仪的男生。一个月后,男生们必须回礼,即回赠巧克力给送他们巧克力的女生。
多甜蜜的交换。
在我看来,这是一种“礼尚往来”的浪漫体现。且不论双方的心意如何,采取主动的女生能够收到对方回赠的巧克力,恐怕甜在心头的程度远远超越口中。
从前在初院时,我班的女生也曾为男生们准备情人节的礼物。由于我念的是文科班,阴盛阳衰,男生们应该觉得“受宠若惊”才对。
当时送礼并不求回馈,毕竟动机大致还算单纯。
如果没有另一半,情人节不就是一个“友情节”咯。
刚开始谈恋爱时,曾觉得情人节是个大日子。
现在就看淡许多了,反正日子天天过,能够开心就是“情人节”了。
偶尔准备小礼物送给他,纯粹是窝心的举动,并不求什么回报。
作此一文,全因为抬头注意到今天的日期,那么简单而已。
13 March 2006
12 March 2006
11 March 2006
9 March 2006
8 March 2006
7 March 2006
6 March 2006
5 March 2006
取巧
一直很喜欢林志炫的《出嫁》,觉得歌词把新婚的整个感觉描写得丝丝入扣。
红红的烛火在案头
我的心也照得发烫
红红的双喜映眼中
脸上却挂着泪两行
总会有这么一天
天真的一切都得走远
我不知所措
怎能不教我心慌
昨天的潇洒少年郎
今天要变成大人样
掩不住嘴角的轻笑
全都是期待和幻想
她长得什么模样
有没有一卷长发
和一颗温暖包容的心房
对或错有谁知道
能不能白头到老
有没有和我一样
我用一生一世的心
等待一生一世的情
也许是宿命
也许是注定
我真的希望能多点好运
我用一生一世的心
换你一生一世的情
牵你的手嗯…
最近听电台节目时,其中访问了来新的林志炫和为他制作专辑的詹兆源,也是写出这首《出嫁》的音乐人。
两人竟爆料,这首歌曲结尾的“牵你的手嗯……”原本不是这样的,而是詹在必须交歌的前夕因为想不出满意的歌词,硬着头皮挤出来的权宜之计。
原来,这首歌背后还有这么一条饶有趣味的尾巴。
用哼唱的方式解决问题,倒促成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外效果,添加了欲语还休的兴味。
两人共赴一辈子的甜蜜,从第一天说起,究竟该用什么言语呢?
还是取巧一点,在接下来的日子用行动去证明吧。
红红的烛火在案头
我的心也照得发烫
红红的双喜映眼中
脸上却挂着泪两行
总会有这么一天
天真的一切都得走远
我不知所措
怎能不教我心慌
昨天的潇洒少年郎
今天要变成大人样
掩不住嘴角的轻笑
全都是期待和幻想
她长得什么模样
有没有一卷长发
和一颗温暖包容的心房
对或错有谁知道
能不能白头到老
有没有和我一样
我用一生一世的心
等待一生一世的情
也许是宿命
也许是注定
我真的希望能多点好运
我用一生一世的心
换你一生一世的情
牵你的手嗯…
最近听电台节目时,其中访问了来新的林志炫和为他制作专辑的詹兆源,也是写出这首《出嫁》的音乐人。
两人竟爆料,这首歌曲结尾的“牵你的手嗯……”原本不是这样的,而是詹在必须交歌的前夕因为想不出满意的歌词,硬着头皮挤出来的权宜之计。
原来,这首歌背后还有这么一条饶有趣味的尾巴。
用哼唱的方式解决问题,倒促成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外效果,添加了欲语还休的兴味。
两人共赴一辈子的甜蜜,从第一天说起,究竟该用什么言语呢?
还是取巧一点,在接下来的日子用行动去证明吧。
4 March 2006
听一听当年的Love Songs
买下顺子的"Songs For Lovers"专辑是一场冲动。
只因为曲目里列出了这首曾经令我很着迷的Bizarre Love Triangle:
Every time I think of you
I get a shot right through into a bolt of blue
It’s no problem of mine but it’s a problem I find
Living a life that I can’t leave behind
There’s no sense in telling me
The wisdom of a fool won’t set you free
But that’s the way that it goes
And it’s what nobody knows
And every day my confusion grows
Every time I see you falling、
I get down on my knees and pray
I’m waiting for that final moment
You’ll say the words that I can’t say
I feel fine and I feel good
I feel like I never should
Whenever I get this way, I just don’t know what to say
Why can’t we be ourselves like we were yesterday
I’m not sure what this could mean
I don’t think you’re what you seem
I do admit to myself
That if I hurt someone else
Then we’d never see just what we’re meant to be
Every time I see you falling
I get down on my knees and pray
I’m waiting for that final moment
You’ll say the words that I can’t say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流行过的旧曲,它的原版和电子混音版本,我都听过。
内容简单而直接的情歌,唱起来可以很充满感情。
顺子的嗓音浑厚,爆发力也足,演绎各类情歌都十分称职。
专辑里除了英文情歌,也收了法文的作品,听说顺子演唱前还特地到法国学习了正确的读音。
好认真。
沉醉于她的歌声的周末早晨是一份难言的享受。
当年的情歌,佳酿般的散发馥郁,赞!
柱:我觉得另外一位能和顺子一样精彩演绎西洋情歌的华人女歌手是Karen Mok 莫文蔚。几年前听她的Close To You,心也溶化了。
3 March 2006
2 March 2006
看《小孩不坏2》:我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说在前头
如果学校没有安排,我应该不会主动去看梁志强的《小孩不笨2》。也不为什么,就是近几年看电影的品味越来越偏向所谓的艺术片(art house films),对主流电影的兴趣不太大。有人对我说,这部电影很感人,有些部分挺催泪的。准备好纸巾,他们告诉我。是这样吗?我仍然不太相信,不过还是决定带着比较开放的态度(open mind)坐到观众席上去。
我没有哭
没有刻意准备纸巾,最后的我一滴眼泪也没有掉。在很大的程度上,我是尽量以客观的角度看待《小2》中的情节。电影里的故事取材于现实的状况,当然也加入戏剧化的处理——夸大、润色,达到满足观众的目的。这是无可厚非的,毕竟大家都有商业的考量。
电影里父母亲与孩子对立的冲突和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一道暗流,而且似乎有越来越汹涌的趋势。其中的原因不必多说,因为都是老调重弹:父母为工作奔波,无暇关心子女……学校里老师(怎么又是中文老师呢?)将学术成绩不那么优异的学生称为“烂苹果”、师生扭打成一团的画面令我心中一悸。在家和在学校都得不到认同的受伤青年,选择通过叛逆的方式反弹,害己害人。
如此的恶性循环变出现了:孩子申诉成人不谅解他们,对他们处处干预,甚至无理责罚;师长抱怨孩子不听从教诲,思想行为出轨,以致闯祸连连。这几方面不断互相嘶喊、拉扯,挣扎之间不但无法解决问题,还把局面搞得更僵……
也因为这样,在电影播放的整段时间里头,一个问题不断浮现于我的脑海:一切错误,谁人之过?
谁必须为现代青少年面临的绝境负责呢?是家长?是校方?是社会?是孩子?我想,能够负起全责的“罪魁祸首”是不存在的,因为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不是任何一方能够一手承担下来的。
我站在老师的立场上,顿时觉得很无力,连哭的力气都没有。
我们是会教的
电影里一位内疚的“爸爸”说了这样的话:“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听了这样的剖白,我百感交集。
学习本是“双向交通”,授予知识与接收知识的人必须配合才行,缺一不可。在时代转移的过程中,父辈与子女之间的思想差异无形中导致了双方的矛盾,也是冲突的导火线。所谓的“关怀方式”,也是两代人未必能够有所共识的重点,因此以往专制的“打是疼,骂是爱”已经不再管用,而仍选择利用这一套教育孩子的家长,就很可能碰一鼻子灰。
可是一味的TLC (Tender Loving Care)是否就是解决问题的良策呢?我不认为。百分百的让步只是鸵鸟埋头的愚蠢缓冲啊!无限度的溺爱与纵容不能教会下一代那些应该伴随他们走过人生道路的价值观。当爱与慈悲变质,成为铸成年轻心灵无法成长和成熟的绊脚石时,结果肯定是悲哀的。
同样的,高压的铁腕政策也不是最佳的处方。剧中一位父亲的打骂是把孩子逼上不归路的关键之一,只因幼嫩童心经不起长期的无情虐待。无休止的打骂,是封闭沟通之门的坚固锁链,孩子的心房一旦关上,要重新开启就难如登天了。
这么如履薄冰的情境,叫人忍不住直倒抽气。如何达到教育好下一代的目标,又不破坏其中的脆弱平衡?
难度是在的,但我坚信我们还是“会教的”。
身为教师,职责所在当然就在学校。“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理想且伟大,能否真正做到,靠的是莫大的恒心和毅力。在我国竞争激烈、成绩至上的功利社会里,“因材施教”确实很不容易做到。现实的残酷可以轻易夺走莘莘学子学习的乐趣,迫使他们不得不加快脚步、跟上进度。但是在有限的空间里转身,还是做得到的。尽管或许举步艰难,一点一点的进步也是好的。
把学生称作“烂苹果”确实太残酷了。诚然,我们会被一些孩子伤害,也会灰心失望,不过也没有借口利用出口的话锋攻击任何人。为孩子打上标签,就是在帮助他吗?许多时候,事实并非如此,它极可能是另一个恶性循环的起点。
老师们不是神,也不是圣贤。但我相信,我们是有心的,有心,就会教育。
回到现实
《小2》让我思考了很多,写出来的只是一部分,其余的还需要过滤和沉淀。
喜欢从现实出走的我,还是比较喜欢艺术片的。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