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August 2007

要优雅

在我靠近它时,它几乎落荒而逃。
最后一刻, 它却稍稍迟疑了,还回头摆了个pose给我。

它提醒了我:要优雅!

处变不惊、稳如泰山,那时我必须学会的姿态。

最后一次的温馨

我的宝贝们:

把“灭火”(fire-fighting)的阵地从学校转向这里,转眼已经一年多了。

其实, 我一直都蛮怀念那段教书的日子。

在课室里和小朋友们“打成一片”(请自己想像实际场面!)、和同事在课后哈啦小朋友干的傻事/可爱的事(老师也是人,也有“人性”的一面)、回家挑灯漏夜批改功课(那时候必备一本《红楼梦》在手边给自己“进补”)……这些都是历历在目的画面,也是深深烙印在脑海里的回忆。

教师节是我们最有尊严的一天,这是我曾经对学生说的话。小朋友们也确实在这一天特别用心地准备给老师的礼物、惊喜。 一年就有那么一次,你们会放过我,呵呵,永远被你们“欺负”的张老师。
结果也必然是温馨的、感人的,我的双眼一定会被眼泪弄得迷蒙、我的嘴巴都笑歪了,还有, 我的心被你们的爱充实得一点空间也没有了。

心中暖洋洋的感觉,真爽。

这些日子以来,我不常听到人叫我“老师”了,有时候还特别想念。
我不认为自己是个好老师,却是个“好命”的老师,因为我遇到了成为我的朋友的可爱学生。

这次该是我最后一次庆祝教师节了(这里也有庆祝活动)。
明年的今天,希望我已经在台北或是正准备过去,去做回一名学生。
“教师节”将与我越离越远,但是你们留给我的仍有着温度的回忆,将继续陪伴我前行。

30 August 2007

走过一个小小的戏台, 表演的是传统布袋戏,台下没有观众。
有的是一排空荡荡的红色塑料椅子罢了。
这是一出做给“好兄弟”看的戏吧,毕竟现在是农历七月。

驻足听了一会儿戏, 没听懂多少,但觉得相当有趣。
只是空空的“观众席”令人略添伤感。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内自省也

这两句话出自孔子,很久不曾用上了,今天却突然忆及。
具备高度自觉的advice,以别人做为自己的借鉴,把不好的事转为对自己的利益。
他人的“不贤”,我没有必要报以同等恶劣的行为,那只说明了我的肚量之缺乏。
自反省,避免堕入与对方同流的污水,目的十分明确。
很多时候,在意气用事的情况下,很容易在言语或行动上表现得不得体,即冲动又坏事。
特别是在遇上一些食古不化的顽固分子时,那股憋在胸中的怒气更是难以压抑。
可是,古训的流传不是没有原因的,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努力地从那个面目可憎的对方身上学到一些东西,那也不失为收获。


只不过知易行难, 知易行难啊。

28 August 2007

气完了,日子依旧要过。
气完了, 要对自己仁慈。

这是总结今天的“生气”状态的两个“发现”。
一直得要提醒自己, 为不值得的人动怒, 其实是在浪费宝贵的生命。

爱情·谅解·轻描淡写


前天刚读完吉本巴娜娜的新作《阿根廷婆婆》。
会买下这本书,最根本(以及冲动)的理由是:它的插图出自奈良美智之手。
奈良美智的作品, 总能够令我兴奋。
而惊喜的是, 吉本巴娜娜在这本小说里叙述的,看似那么轻描淡写的家庭故事里, 竟然装载了那么温馨的爱与谅解之情。

27 August 2007

陶醉

感谢欧亚大陆板块相撞而创造出世界第三极地——西藏,感谢上天让我来到西藏,这伸手就可抓住蓝天白云的地方,感谢这里的土地养育了一个伟大的民族——藏族,感谢藏族人民为人类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文化,而让我艰辛地醉倒了整整40年。
  ——致力收藏西藏文物46年的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西藏收藏家协会会长叶星生如此赞美西藏和藏族


“艰辛地醉倒”,多美的意境啊!
我一看到这句话,便立刻对说话的老学者肃然起敬。
40年可以是人一生何其辉煌的一段岁月,将它奉献给学术的研究是非常不简单的。其中的牺牲有 多大,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然而这位叶星生研究员依然以充满了热情和真挚的口吻,对他热爱的西藏发出衷心的赞叹,本身就足以深深感动读者。
也因为有叶老先生这种愿意在无比困难的环境中依旧执著的学者,令人陶醉的研究之路才会继续出现勇敢的前行者。

26 August 2007

写照

这是我的生活写照吗?

此刻好像是的。

每周7天紧绷的神经,把“work”扭曲成了一个不堪入目的dirty 4-letter word。?、!、……的情绪符号陆续闪现,在空中走马灯似的。明天又是一周的开始,耗在办公桌前的时间最是漫长,由手机屏幕上的三个work代表的工作情绪,肯定在那里全数兑现。

这次,决定要对自己仁慈一些,把工作和生活的距离一点点地拉开。给自己多一点life,也改变一下现在的生活写照……

得奖?

有一天我坐在客厅里面看着那个奖,我对自己说,我已经很久没有拿影帝了,我拍的都是烂片。这个奖是拦住我前路的东西,每天都提醒我你是影帝,如果我还觉得自己是影帝的话,那我就没有前途。所以我就把它丢了出去。我妈静静地捡回来,偷偷地收起来。
——黄秋生1993年凭恐怖片《人肉叉烧包》意外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后,“衰”了足足三年,电影越拍越少,越拍越烂。他日前回顾那段生命最消沉的日子 (2007-08-24)

很有趣的引言,出自智慧型的黄秋生之口,最恰当不过。
荣耀的确可能阻挠人的前进,犹如命运恶作剧的可恶玩笑。
能够把属于过去的桂冠放置一边,带着赤子之心重新出发,相信收获肯定更大!

游离星期天

又是一个过去得莫名其妙的星期天。
不成熟的自己每回都太容易陷入忧郁的迷思,为一个周末的必然离去感到伤感。
难道还振作不起来吗?这是人生中度过的第几个周末了啊?!
浑浑噩噩度过了周日,周末还是懵懵懂懂的,算什么呢。
这个躯壳里的七魂六魄仿佛总是无法完全凝聚,涣散游离的时候,精神难免恍惚。
而每个星期天,我都有这么一种失衡的感觉……

25 August 2007

11小时疗程

我从昨晚到今天早上,狠狠地睡了11小时。
实在太累,而且心中有气,所以偏偏不想做任何的事情。
倒头大睡,感觉蛮好的。

23 August 2007

提醒

要快乐噢!

珍惜口福

大热天出去吃饭,汗流浃背后的最大犒赏,就是美味的食物。

A不久便要转换工作,原本我们工作的地方离对方不远,可以不时一起到附近的小贩中心吃饭。那里的食物种类多、价廉物美,所以非常受欢迎。A很喜欢那里的食物,相信到市区工作以后,他会特别想念这里的美食。

所以,这最后的两周,A决定要尽所能满足口腹之欲。吃不胖的男生就是那么有口福,我唯能苦笑。不过也确实是这佯,口福是需要珍惜的,如同生命里其他的福分一样,人生的甜美靠的不就是这些细小的,但绝对重要的幸福元素。

22 August 2007

受伤的公园凳子


公园凳子受伤了吗?
它身上绑着的“绷带”, 使人无法亲近。

21 August 2007

Huat 啊!

组屋楼下操场上举行着中元会的福物竞标。
一把熟悉的声音正以早已滚瓜烂熟的说辞游说信徒出价投标各种福物。这位主持人,我听过他好几次了,他的口才自然很棒,说话很溜。
很多时候也并不是听得很清楚,台上的福物究竟是什么、有些什么特别之处,突然响起的是一声洪亮的"Huat 啊!”

"Huat 啊!”发财是大家的美梦,大声“坦白”地表露一点也没有错,而且似乎越喊越名正言顺。
"Huat 啊!”这是很有力量的呼唤,众志成城,其实也蛮感人的。

再来一声:"Huat 啊!”

p.s:岛国的理性与冷静,一年一度的破坏,与这声情感澎湃的
"Huat 啊!”不无关系……

葬花葬到五脏庙


最近迷上了所谓的infusion tea,那些色泽诱人、芳香扑鼻的茶我特别有兴趣尝试。
前些日子购买的“八宝茶”,此时最合时宜了。
包装袋摇起来“沙沙”作响,里头究竟装了什么“宝”呢?撕开一看,内容可丰盛啦。什么玫瑰花、杭白菊、金银花、茉莉花……贵气得很。
闻起来香香的,祭供五脏庙该是最体面的了。
加入热水以后,茶香袅袅,还有些舍不得饮用!
这“八宝茶”略带甘甜,漂浮在水面的碎花瓣竟让我想起了葬花的林黛玉。
我这个凡人,喝茶自然不会吟诗作对起来,稍稍发思古之幽情后,便小心翼翼地喝了起来。
喝茶,最实际的用处还是养生,切忌牛饮,但求注入一些耐心的品茗。

20 August 2007

下班后的跑步机

站上treadmill开始运动的感觉很好。
感觉得到,一天工作所积累的疲惫,在脚下一点一点地消失。

我决定和工作场所的健身房里的跑步机有个约会,一周一次去探望它,与它度过一些下班后的时光。
这是瘦身大计的一部分,与其只是lip service,不如立刻付诸行动。
所以今天, 我坚持在开完会后到健身房去。
一个人在跑步机上“前进”,脑子不特别想什么,那段时间还真的觉得挺stress-less的。

记住:要坚持到底,腰围才有望缩小!

静的姿态

办公室里的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没有人接听,很烦。
因此特别渴望真正的“静”。
不要无谓的纷扰、不要无意义的喧嚷,静静的就好。
E不在,他工作的姿态就是“静”的拟人化。很专注的那个模样,哪个老板看了都会很喜欢的。
有时候,我也看傻了,怎么有人能够那么投入工作?
有整整两周不会看到E,他那静的姿态, 我已经开始想念了。

19 August 2007

没办法的思念

你好吗 牵挂塞不进漫游的电话
我好啊 总讲得好尴尬
思念呐 像每天刮不完的胡渣
我只有 最简单的辨法(我没有 更有效的辨法)

欧得样《101封情书》的一小段歌词,简简单单,感觉就很好。
思念,不能被填塞到电话里去, 它溢出心来,暖暖的,和眼泪差不多。

今天怎么啦?心里挂挂的……

18 August 2007

练唱时间


为了陈绮贞的A Piece Of Summer演唱会, 我又开始练唱了。
这几年和MH一同看过不少演唱会, 每次最享受跟着大声唱的放纵。
MH或许有点受不了我这种不安分的观众,哈哈,不过我也偷偷瞄到他禁不住跟着哼唱的模样, 所以……

怎么练唱?
我是原始的,依靠的就是重复的练习。一张专辑听了又听, 然后一边做事一边唱,很autorun的样子。
有人会问, 花钱看演唱会, 你又不是歌手, 怎么这么爱唱?
嗯……乐趣其实在于参与吧。很投入地浸泡在concert的音乐和氛围中,那种亢奋是无可比拟的!
像个巨型的KTV, 唱得好或坏没有关系,反正没有人听得清楚,台上的表现才重要。
可是深为观众的,还是要练一练,为了过自己的那一关?也算是为赴演唱会搞些气氛啦。
我正在努力,还有一个多月噢……

雨过天晴

湿湿的天地间,我慢慢行走着。
天已经开始亮起来,在乌云背后。

17 August 2007

不满足

常常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没有太多的意义,心里痒痒的爬满了“不满足”。
尽管,我拥有的已经很多。
总是想要发发牢骚、挑挑骨头什么的,就是不能安分。
唉, 我究竟怎么了?
或许,是我跟不上这个世界转动的速度?还是我原本就不属于这个星球?我很迷惑。
尝试和朋友聊这个,他的简短回应是:don’t get started on me.
说来也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和不愉快,我又有何资格把我的包袱卸在任何人那里呢?
况且,问题的根本仅在与我的不满足。
满足了, 不久没事了吗?
只是,怎么满足?

玩乐无罪

玩乐,是无罪的。
在适可而止的情况下放纵自己,没有错,而且对身心都可以起调节的作用。
小孩子喜欢玩。
大人也喜欢玩。
而且都需要这么做。
释放压力也好,培养创意也罢,玩乐的好处都等待人们去发掘。

16 August 2007

人生的苦涩旋律


今天带了妈妈和阿姨去看陈子谦的电影《881》。片子里90%的时间是歌台曲目的演唱,把两位很多年没有踏入影院的妇女逗得很开心。妈妈口里不住哼着她熟悉的歌词,恐怕也流了几滴眼泪……

我在听已故歌台艺人陈金浪的最后一首歌时,也哭了。

歌台表演中演绎的歌曲,大多数都是涉及人生辛酸的一面。就连那些旋律轻快、轻松的快歌,内容也多是“苦命人”的慨叹或是对 生活挫折的吐诉……

不禁想:人生的旋律, 真是如此苦涩的吗?也许,江湖上漂泊的日子真的是那么苦不堪言吧。

14 August 2007

桃色芒露


这是我的“新欢 ”:立顿的蜜桃芒果茶。

泡上一杯坐在办公桌前享用,色香味俱全(淡粉红色的液体、芳香扑鼻而且入口甘香)。Therapy一般的感觉,把原本即将累倒的身体撑了起来。

还听说喝不加糖的茶有助消除脂肪,正合我意!

孤儿

办公室的打印机上,遗留了一叠无人认领的纸张。
打印得密密麻麻的十余张纸,孤零零地趟在out tray里,它们被人打横放置,为的是不要和下回打印出来的文件混淆了。
一天过去了,而这叠打印物的主人,依旧没有来领回他的“财产”。

孤儿一般的一叠纸,默默躺在out tray里的画面,不知怎么的,令我有些怅惘起来。

13 August 2007

最近沸沸扬扬,华文的问题

最近,有关岛国华文教育课题的讨论,在中英文报章上层出不穷。
关注华文教育者,有些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有些则作出各式各样的建议,希望扭转现代学子对华文学习缺乏兴趣的劣势。

我相信这群持着“卫道者”姿态的人,都有着深深的华文情结。
这是不是好事,会不会对他们的视野造成障碍,我说不定。
我的个人观点是:制度和政策可以作出种种的改变,但是执行者应当时时以诚心对待他们的对象——学生。
我相信,一个老师对学生的责任,胜过一切系统的规定。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岛国的华文教育充满了挑战,应对它的老师们是无暇来玩制度的游戏的。

12 August 2007

善心

有人把两只看上去不过一、两个月大的猫仔扔在我的马来邻居的家门口。
嗷嗷待哺的猫仔因为饥饿, 发出连连哀求,听了心都快碎了。
邻居Uncle Ahmad极有善心,即刻动手准备了牛奶和特别稀释过的猫食,耐心地给两个小家伙喂食。
猫仔们已经睁开了眼睛,幸好, 它们第一时间接触到的是一双慈爱的手和善意的眼神。

(Uncle Ahmad收养过好几只流浪猫,每个案例都一样:最初骨瘦如柴的流浪猫,没多久都变成了球状的幸福体,名副其实的“心宽体胖”……)

完结的失落

已经有很久,没有感受到这么强烈的"完结的失落"。
读完白先勇的《纽约客》时, 我正在回家的途中, A站与Y站之间。一翻书页, 故事结束了!
书中的6个故事,哪怕是讲同性恋世界的, 都令我感动不已,也对白先勇说故事的能耐佩服得五体投地。

下一本该读什么呢?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11 August 2007

异地家乡 客人心声


初读白先勇的作品,是十一年前的《冬夜》。故事中的2位主角,余钦磊和吴柱国,我始终念念不忘。

很喜欢白先勇写人物的对话,娓娓道来的历史事件、爱恨情仇,怎么读都是感人的。 特别是那一个个经历人世诸多苦难的人物,由白先勇让他们口述中国近代血淋淋的历史和人性的悲剧,所带来的震撼是巨大的。

也因为这样, 当我看到白先勇的新著《纽约客》上架,第一时间就购买来阅读。

我还没有读完《纽约客》里的所有作品,已经觉得非常沉重。但是,阅读白先勇的小说绝对是种享受,只是不能操之过急,要当感受历史的力量和氛围的读者, 需要给自己充裕的时间……

劫难

报章上的一则国外新闻,令我毛骨悚然:一名波兰小说家在小说作品中透露太多名安细节,结果被怀疑为凶手。这个案子现在正在审讯的过程中,但是控方在小说中确实找出许多只有凶手可能掌握的可怕细节,而小说家的行径也加深了他的嫌疑。

读毕,一阵寒意窜下背脊。

是怎么一种心理促使作者以这样的方式揭露自己的罪行(若他真的是凶手)?是一种以为法律无法缉拿他的嚣张轻狂?还是开始后悔却没有勇气自首的另类“忏悔”?

这个世界上的怪人无奇不有, 怪诞、荒谬之事才得以不断发生。地球的生态平衡濒临崩溃; 人心, 或许也难逃劫难吧。

10 August 2007

低调

想要很低调地度过这一天,公定假日后的工作日总应该如此的,不是吗?
不去做什么高调的事,静静地躲在办公室的cubicle里,等待时间过去。

现在感觉能量不太足够,整个人昏昏沉沉,好想拿假回家睡一顿饱(不过不太可能)。

其实low key并不是坏事,至少要做的事情,更能够在不被打扰的时光里被完成。

9 August 2007

不可说?

“做学者就是要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做学者不是为了被这个社会同化,而是希望能够去改变这个社会。鲁迅说过的阿Q精神你认为改得了吗?不一 定能改得了,但他不能不说。他当然不能不说。为什么?这就是知识分子的责任。你就要说出来,你说出来别人才能理解。如果永远不说,这个社会就改变不了,这个社会永远不知道。”--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

读到郎教授的话,不禁作此想:我们的社会上有太多的“不可说”了吗?
一个个被隐藏砸橱柜里的骷髅( skeletons n the closet),永远见不得光,也就永远不回接受判决。
俗语说,two wrongs do not make a right,负负得正的公式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口号隐约流露出悲壮,其被标为学者 鉴赏的重任,实在辛苦。其实, 人人都有提出改良建议的权利,只要动机正确,无可厚非。
可惜,我们都有方不开的避忌,不可言说的事怎么也少不了,郎教授的理想恐怕不可能实现了。

8 August 2007

爱国

曾经听人提过“放眼世界,心系祖国”这佯的口号,觉得蛮有意思的。
不管外国的月亮多大、多圆,家乡的月亮还是家乡的月亮,它的柔光还有家乡的温暖。

小时候,每当我在电视机前收看国庆庆典转播时,我都会很严肃地立正、高唱国歌和宣读信约。在那当下,我的双眼常常都是含着泪的,一汪汪感动的泪水。很多人或许无法理解,我为何如此滥情?难道是爱国爱到了至极?其实我只是纯粹地感动,面对那举国欢腾,还有一起回顾岛国建国历程的辛酸和骄傲,对我来说,就是催泪的体验。

尽管这似乎只是一年一度的冲动,有点惭愧。

我是爱国的人吗?这个问题,我从来不多思考,因为很难有绝对的答案。爱国与不爱国,已经不是必然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在任何一个地方安身立命,都讲究适应与否。有人虽然身在家乡,却犹如异客;有人到了他乡生活,却能够入乡随俗,所以事情是讲不定的。

此刻,我一年一度的爱国热情又到了周期浮台的时候了,新加坡,Happy Birthday!

6 August 2007

堕落

这个时代确实学术有堕落的地方,但是这个堕落主要不在有些人走向传媒,而是学术界本身有很多堕落的地方,行政化、追求利益的情况都很严重,用不着拿几个上电视的人出气。
——中国学者、作家周国平不认为学者上电视台就是学术走出象牙塔,但也不觉得这意味着学术的堕落。

“堕落”好像是大势所趋的现象,想要阻拦也犹如螳臂当车吧 。

一般人不会太正面地看待“象牙塔”,所以可能认为走出象牙塔、面向群众是很好的事 。学术,这经常给人高不可攀的感觉的东西如果贴近民间,被一些人视为友善化的发展,有利无弊。只是 ,我更倾向于认为学术是应该保留一些高度的,至少别像流行文化那样轻易地被复制和流传。护持学术事业的严谨并不是要求学者们一一板起嘴脸,最根本的是必须对自己的学术工作负责人,特别是对其 尊严负责。

和世间一切事物一样,学术的殿堂近年来也被社会和时代迅速发展的沙尘暴袭击。周国平口中的“行政化”和“追求利益”的弊病都应验在学术界里。然而,受到同样迫害的也不仅是学术界,很多以往凭靠良心主导的“良心职业”也在现代化的洪流中,无可奈何地展开恶性的蜕变。

5 August 2007

听着听着, 感觉很村上……

百无聊赖。

星期天的结束迫在眉睫, 我正在听着一张爵士+蓝调的专辑,Sax After Midnight.

感觉很村上春树,因为里头的曲目恐怕就使他本人会钟情的那些,或许当年的村上在他经营酒吧的时候,每个晚上都会播放着些歌曲。

在感到“百无聊赖”的时候,感觉特别需要定位和命名。
一定有人会问我, 什么叫做“村上的感觉”?其实,我也讲不清楚, 它的线条每时每秒都可能在变化,捉摸不定是它的常态吧。
可是能够肯定的是,和村上挂钩的感觉绝对不该是正面、阳光的。
它必然属于暗夜,未必要凄然悲恸,却有种沉沉的“郁‘的质感。

很适合星期天即将成为过去式的关键时刻。

(吧台, 常让我想起村上。)

反省时间


当我变得和你期待的不一样时,
请爱我原来的样子,
疼我原来的样子,
赞美我原来的样子。

读着几米的新作,身为成人的我,觉得有必要反省。
已经有多久, 我不曾从一个小孩的高度审视这个世界?
(口口声声说要用多元的视角看待问题,我做到了吗?)

童年在望后镜里不断拉开距离,很快就会看不见了。孩提时代以为“长大”是不会到来的一天,怎知道一转眼就踏上了不归路,开始此生的马不停蹄。

成年以后的各种偏见和粗心,对小朋友造成的伤害恐怕不小, 相信这也是几米创作此书的关键原因。书中一个个七彩斑斓、创意十足的画面,趣味中不乏隐隐的悲哀,拉扯着我的心。

从事教育工作的这几年, 和不少“小朋友”打交道,常常感受得到他们内心的挣扎和忧虑。
毕竟, 在这个时代成长是件好不容易的事。为工作打拼得爸爸妈妈,竞争日俱激烈的社会和五花八门的物欲诱惑,都给我们的年轻一代平添了或多或少的烦恼啊。

他们错了,有时候未必100%是他们的责任。
我们也稍稍应该放下指责的姿态,反省一下,我们是否也得担负一些责任?


(前头引用了书中最后一页的话,因为觉得它最能概括现代孩子的心声……)

异乡同乡


这里是乌节路上的Far East Plaza,一个菲律宾女佣和外劳喜欢聚集的地方。每个星期天和公共假日,这里一定挤得水泄不通,一片人声沸腾,简直象“小菲律宾”。
异乡的同乡们,总需要联系的地方,让他们度过具有sense of belonging的时光。
在异乡,容易孤独和彷徨,能够和同乡们靠拢,取得的温暖是不容忽视的力量。

4 August 2007

午后时光

早上去了健身房做workout,然后吃中饭,转眼就到了下午的昏睡时光。
潜藏的疲倦狡猾地浮上台面,迫使人不得不正视它。
茅盾的心情油然生起,因为是宝贵的周末,不出去逛逛实在对不起自己。
可是确实累啊, 难熬的sleepy afternoon,该怎么办呢?
午后的时光最不好打发,随便耗掉了又会非常懊悔,真讨厌。

3 August 2007

软硬之间


一个立体影碟(harddisk),被喻为“旅游回忆保管箱”,硬邦邦的感觉即刻软化。

我喜欢台北这种随处可见、信手拈来的文字活力。

仙女的声音

他摸黑独自练习
小心捕捉空气
围绕着不停旋转发光体
学会喃喃自语
古老神秘咒语
听不懂每个音节的意义
我带你飞进回忆里
金色的梦慢慢苏醒
我把你收进口袋里
永远都和你不分离
身体变亲密
要留在天际 眼底 一切都是你
我已经上瘾
你别再顽固无情 我没关系
爱 可爱的小东西
可怜的真感情
可恨的是我发狂般着迷
可敬的水晶体
可恶的坏运气
可恨的是你真的不在意
我带你飞进回忆里
金色的梦慢慢苏醒
我把你收进口袋里
永远都和你不分离
身体变亲密
要留在天际 眼底 一切都是你
我已经上瘾
你别再顽固无情 我没关系
身体变透明
穿梭在时光机里
只为接近你
你没有回应
我给的真心真意 你当空气
他摸黑独自练习
小心捕捉空气
围绕着不停旋转发光体
学会喃喃自语
古老神秘咒语
听不懂每个音节的意义
爱 可爱的小东西
可怜的真感情
可恨的是我发狂般着迷
可敬的水晶体
可恶的坏运气
可恨的是你真的不在意


在听Peggy许哲佩的《许愿盒》专辑中的其中一首歌《水晶球》(歌词见上)。
觉得Peggy仙女般的声音很有梦幻的特质,轻柔中带坚定,加上具备创作才华,简直听出耳油。
喜欢创作型的歌手,因为可以从他们的歌曲中深刻地感觉到厚实的情感,比较能够满足自己听歌的欲望。



Vocally Yours...

因为工作的关系出席了一场为学生而设的演讲,讲演结束后,主讲教授开放了问与答的时间,让小听众们提出问题。

突然发现这个时代的学子,比过去vocal许多。敢问、敢质疑,这些大致上是值得嘉许的,毕竟提问是学习的有效途经之一,况且讲员本来就应该为接收信息者除难解惑。

最令我眼前一亮的,是同学们踊跃提问的表现。有些孩子提出了非常实在的问题,很明显的,绝对是经过批判和思考过程的产物。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相信老师们也觉得非常骄傲。

可是,一些同学的表现似乎接近咄咄逼人,濒临将敢于表达自己的优点180度扭转过来的程度。

回想高中时代的自己,可就没有现在学弟妹们的勇气和主动,对于师长所说的话,总不会持有怀疑的态度。站起来大声提问的人不多,就算有,印象中也好像都是十分毕恭毕敬、谦卑有礼的姿态。我并不是说这一代的孩子目无尊长,只是有时候稍稍缺了一些分寸。

这是否是大环境中必然的趋势?有能力做好自我表达的一代人,是有完成大作为的潜力的,但是最根本的涵养和自我意识还是不可缺少的。

2 August 2007

学者

心里纳闷:学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或许是定义的问题,又或者是时代真的不一样了,所谓的“学者”,品质有时真让人不敢相信。
正如有人对我强调教育是良心的事业,一名好的老师对学生必须负道德的责任,我一直相信身为学术界的一分子的学者,更有任重道远的传承的职责。
可是一些人就是指挥打肿脸皮充胖子,瞎掰胡扯也面不改色。
真要不得。

1 August 2007

搭上它,让心灵旅行去


现在正在看的书是一位马来西亚年轻作家龚万辉的散文集子《清晨校车》。

书看得很慢(因为总在地铁上打盹),可是阅读的过程还是非常愉快的。喜欢
龚万辉的笔触,细腻的诗意中不缺乏适量的幽默,像火候拿捏得很好的炖汤,饱满的不只是味蕾和胃囊,还有灵魂。

这一班校车在颠簸的乡间小路上耐心地开着,把读者载到了舒服且熟悉的回忆里去,那未必是童年,还可以包括更多幽幽时光……

好书,值得一读,支持我们新马的作家吧!也让我们疲倦的心灵稍作休息,旅行一下……

氛围

新加坡台北办事处的陈秘书问我为什么喜欢台北,我的回答正是“氛围”两个字。
她听了似乎吓了一跳,不敢相信台北居然有吸引人的“氛围”  。
我遇过的台北人,都不怎么认同我眼中、心中的“台北氛围”。
或许, 这就是一种“故乡排斥”症候群吧。
我认识的台北充满了无限的活力和创意,每走一步都可能碰上惊喜和感动,这并非一般台北市民的心声。
就像我对岛国那样,习惯渐渐形成麻木,麻木了就不再懂得惊叹,所谓感染人的“氛围”概念就会悄悄流失。
有可能以后,当我在台北长期生活,此时令我迷恋的“氛围”也将成为泛黄或苍白的一片,但那也只不过是最自然的事了。

文学与酒

今晚我又喝酒了。
还好, 没有醉,因为改变了策略。
小口细酌,下肚的酒精很少、很慢,所以安然无恙。
一路回家都在思考“文学与酒”的问题,是不是喝了酒就能写出更加漂亮的作品呢?
品酒是一门学问,品酒研究出一些东西后, 文章可不就会写得好一些?
有可能正是因为这样,我的酒量奇差,东西也顺势写得差强人意?

问号很多,或许饮下一杯后会有些眉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