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January 2007

很累很累

有没有试过,累到话都说不出来?
今天很累很累, 因为我负责的一场“重头戏”结束了,接着马不停蹄的工作又将继续。
我似乎很难喘气,没有太多空间和时间这么做。
结果, 很累很累很累……

29 January 2007

岛国近来刮起了“劲风”。
不是普通的凉风,而是可到刺骨的地步的冷风。
可喜我并没有那种飘逸到不行的长发,那种会应景飘扬的、丝绸一样的长发。
否则, 也可能很诡异。
特别是到了晚上,临睡前被窗外袭来的凉嗖嗖的夜风一吹,实在直打寒噤。
有首老歌叫《风从哪里来》,我还真想问问近日吹着的风(它如此异样),究竟来自何方?

28 January 2007

阅读的地图

我在Takashimaya的纪伊国屋书店 (Kinokuniya)拿了一张店内的地图。
那里对我来说,当然一点也不陌生(闭上眼都能走到想去的地方),根本不需要地图这玩意儿。
只不过有点被书店的用心感动。
一张小传单上清楚印刷的商店地图,背面是一些客服资讯。
书店里的若干摆设区,像地图上不同的地标,指引阅读供给品的搜取。
多方便啊……

最羡慕

书店老板把这本《最小说》交给我, 说内容是适合大陆中学生阅读的青春文学。
她叫我拿回去翻一翻,看看我们这里的孩子适不适合看。
起先我还没太在意这本看起来很像漫画的小书,只道是每月出版一期并不容易(挺有分量的)。
我随意翻了一下, 字体很小, 文字有些梦幻(青春的表征〉)……我把这本《最小说》塞进包里,答应会看过再回复热心的老板。

慢慢读起来, 心里直羡慕国内的“小朋友”们。
这《最小说》里的作品,确实有水准。
该怎么说呢?
就这么说吧,我只恨自己在“青春”的阶段, 没有这样的读物刺激我(还是我没有发掘的意识?);恐怕就算有,当时我的水平也可能不足以欣赏。那个时候,我的视野并不广,对文字比较纤细的部分也算是初步接触。一本《最小说》可能也只会令我更觉得望尘莫及,纵使我也可能会更努力地把它看懂, 为的是可以写得更好。

那么, 回到根本的问题, 岛国的中学、 高中生适合读这《最小说》吗?
我想,“青春”的情怀是两地小读者的共同之处,剩下是“程度”的问题。
这是我还不太好意思面对的窘境。
害怕在我的肯定以后,老板在推销《最》的时候会遇到阻力。可是她的热心推荐,又确实是我很希望我们的小朋友能看明、喜欢上的好文字。

窘!

看样子, 我只能暂时当个重温青春的读者了……

27 January 2007

无处漂流

不时会有种感觉, 不知道还有什么地方可去 ,我是说周末的时候。
很郁闷, 因为岛国的夜晚太无聊了。
我不串pub, 不喝酒, 也不迷恋卡拉OK,能够消耗经历和时间的地方不多。
无处漂流啊!我和W都这么觉得, 心里蛮 感慨的。

26 January 2007

糟蹋

对于在路边分发传单的人, 我的反应并不一致。
有时候,我会摆手拒绝,当我不想被夺一则广告标语“袭击”。
有时候,我会伸手接受,当我决定同情分发者的立场。
可是, 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传单会被我送上再循环的“黄泉路”——掷入垃圾桶。
这似乎是有点残忍的糟蹋,对资源, 对另一个人的努力。

无奈, 却无可避免。

最可怕的是, 生活有时候也会沦落到一个地步, 每个日子像传单那样轻率地存在、 被配发、 被丢弃。
因为活得太缺乏素质、太随便了,时间的流逝不再存有太大的意义。
结果,每个日子被无情地抛进垃圾桶, 却再也没有循环的机会……
如此的糟蹋,恐怕是最令人惋惜的了。

国籍


我从没想过, 我的国籍会成为一个问题。
今天竟然有人问我是不是台湾人。
为什么这么认为?我错愕。
对方回答,是我的口音和举止。
我心里的问题是:我像吕秀莲、 龙应台还是陈文茜?

呵呵。

我不过是个想到台湾留学的“侨生”,应该不至于被同化到成为宝岛岛民吧。

我崇尚那里的自由生活, 却不怎么认同那里的民主。 食物呢, 还好吧,我该会很常跑大牌档;书店自然最是合意,钻进钻出的扮演一只快乐的书虫……

以上是我设想的“理想国”,想着不过让自己开心。
还有, 我也会乐得让自己的身份国籍继续有些模糊, 因为, 也挺好玩的:P。

25 January 2007

好久没当文艺少年啦~

今天,“文艺少年”这四个字一直在我的脑子里徘徊。
找来大诗人叶兹 (WB Yeats)的照片,稍稍沉溺在他那充满文艺气息的look之中。
我很无聊?也许是吧。
心里就是郁结着,这段日子的创作精神太不旺盛了,萌生的点子在脑子里挣扎泅泳一会儿,那原本应该下笔的瞬刻就永远消失了!
想着想着, 实在有点沮丧。
其实, 要当什么“文艺少年”,很多时候可能只是一种虚荣。
岛国没有多少人会重视这样的“志愿”,有也等于奢望。因为没有“钱”途吗?
That is so sad.
只好朝向当个业余文艺少年的目标前进,但是业余同时表示不专著,下场有时候是无可避免的惨淡。

回到我的忧虑,我很喜欢文艺工作,写东西特别对我的胃口。可是我常常分心, 对文字的修习工作还不够认真。
唉, 这真令我惭愧啊!

24 January 2007

简单不也很好?

事情怎么可以那么复杂嘛?

世界上的人多种多样,处事待人的方式当然五花八门,可是……干嘛就有人特喜欢耍怪、动心机呢?

向来认为工作就是单纯的工作,是为了服务某个目的(特别是公务员)。成功和肯定当然值得追求, 不过不至于不择手段地去做呀~

可能是我比较笨,而且“后知后觉”得厉害,所以还是偏爱直接一些、 简单一些的作业方式。

就愿四方神佛保佑傻气的我, 千万、千万记住噢……

23 January 2007

我觉得现在自己好像一颗在榨果汁机旁,战战兢兢的水果。
很害怕,随时就要被榨得干干的。
然后,被唾弃。
我的汁液(能耐)并不多,企图榨干我的人肯定会失望的。
到时候, 我又造孽了……

22 January 2007

莫生气













Whence is there anger
for one free from anger,
tamed,
living in tune —
one released through right knowing,
calmed
& Such.

You make things worse
when you flare up
at someone who's angry.
Whoever doesn't flare up
at someone who's angry
wins a battle
hard to win.

You live for the good of both
— your own, the other's —
when, knowing the other's provoked,
you mindfully grow calm.

When you work the cure of both
— your own, the other's —
those who think you a fool
know nothing of Dhamma.

别人气我, 我不气。
不是中不中计的问题,只不过,动了气能够解决问题吗?
能够令烦恼消失吗?
恐怕不行吧。
那么, 还不如不要生气。

共勉之。

21 January 2007

我的日文课


今早又要去上日文课了。
不,这绝对不是再埋怨,我是挺期待上课的。
只是平日忙碌, 加上怠惰,温习的时间总是缺乏的。
可是, 我还是坚持上课, 因为——喜欢老师。
我的日文老师是一位很有趣的中年妇女,未婚, 在本地教授日语25年了。
她的风格是幽默的,有时候对我们进行调侃, 但大家也乐于接受。
每个星期天一小时半的时光总是飞逝而过,正应验了令人愉悦的时间过得特别快的说法。

20 January 2007

储物志

人有了点年纪, 慢慢的, 会对一些事情释怀。
一些以为永远放不下的情结, 一些以为永远忘不了的某人,渐渐为它们找到了储藏的所在。
眼看曾经执著的这些、那些对号入座,心下释然。

19 January 2007

意识里的狂歌纵酒

孤独是一个秘密。
嘘!别太张扬了,特别是在那个陌生的异乡。
安安静静的, 这才像是守住秘密的孤胆旅人啊……

我问姐姐啊
为何我总是在心里有点阴霾
男人的事难明白
何不让我带你回家

我问姐姐啊
为何我总是在夜里哭着醒来
亲爱的弟弟呦
你不该从故乡到上海

告诉妈妈我想她
告诉妈妈我欺骗了她
欺骗她我已快有个家
爱上这里的姑娘

静安寺外斜雨飘
丽人婉约如兰花旗袍
弟弟你快醒来
这城里住的都是候鸟

苏州河岸日日春
夜里狂歌纵酒不许谈明天
雪花一了是晚春
谁都不该从故乡到上海
告诉妈妈我想她
告诉妈妈我欺骗了她
说我很快会有个家
而我悲伤的爱人

你告诉妈妈我想她
你告诉妈妈我欺骗了她
告诉妈妈我很想家
可我只能随波逐流
石库门外弦乐飘呀
收音机里的老歌谣
无情街道梧桐树呀
落日黄昏摆渡桥

我问姐姐啊
为何我总是在夜里哭着醒来
亲爱的弟弟啊
你不该从北京到上海

以上的歌词来自陈升的新歌《(告诉)妈妈》。
很喜欢他叙述式的唱法,他让我想起元朝马致远的词:

“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还有, 特别有感于粗体的那两句,“
苏州河岸日日春
/夜里狂歌纵酒不许谈明天”。
这种放浪形骸的生态是我无法投入, 却颇倾情的。
为什么? 就因为不可能让自己堕落, 但还是不禁迷恋它纸碎迷金的诱惑。
(我几乎滴酒不沾,夜店也不逛,要感受“狂歌纵酒”的意境可不容易!)

一首歌听了又听,很难不坠入它 粘稠的网膜。
可是我总是甘心如此沉沦, 不必喝一口酒,心已醉矣……






18 January 2007

离人愁

我在岛国的“家乡”生活了快28年。
偶尔会想:我会在这里待上一生一世吗?
每次听到 一些围绕乡愁的歌,就想讨些苦吃……
哪怕有一天真的能够成为一个离人,尝尝那种当下最最陌生的滋味也好。

又:听陈升新专辑里的《告诉(妈妈)》有感,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