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September 2005

自闭日

曾经不止一次(自豪地?)对人说:我最会做的事就是说话。
和朋友聊天情绪、对学生讲课指导、向上级报告工作……
语言的沟通方式在我来说,是得心应手且自然而然的。

可是,近来,我也会有“失灵”的时候。
甚至有人觉得我完全不说话,显得很自闭的时候,最可怕。
我会非常专注于我的沉默,整个人都陷进去的那种。
如果你问进入自闭状态的我,出口在哪里,我可是没有答案的。
或许我不知道出口的所在,又或者我已经把通向出口的路径都封锁了。
闭上眼睛,无视于“出口”的存在,全然投入一场诡异的静谧。

有可能,老天安排我经历这样的体验,并时不时“温故知新”,是有目的的。
顺其自然吧,来好好享受这个“自闭日”好了……











10 September 2005

对不起

致亲爱的你:

做错了事,就一定要道歉。
所以,我要对你说声“对不起”。
对于我的言不由衷,我的粗心大意,sorry。
你辛苦了,我却似乎不了解。
现在,我只有后悔的份,只能继续孤独地等你的情绪被平抚。
我真的很不喜欢听到你的怒吼,纵然我知道你承受了莫大的压力。
那你就对我叫吧,我会接受的……一定,我答应你。

被射中的感觉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有学生告诉我他们的老师教他们写私函,务必如此开头。
时间无情地溜走,留下的或许正是被箭刺伤的痛楚,所以有了这样的比喻。
刚刚留意了一下,设立这个网络日记,也快一年了。

光阴似箭啊……

当时心血来潮写blog,和学生有关。很多学生都在写,用英文写。我为了好玩,也弄了一个,命名时随便立意,因为并不认真。
到现在,居然持续了大概一年。原先写的不勤,以英文书写的情感总是不够劲道。后来还是用回“赚吃”的媒介语。
结果真的有不同哦,我几乎天天都写,大大小小的事,快乐或悲伤的,都进入网络的宇宙,进行起它们流浪/迷失/放逐。

一年的光阴,究竟被多少事物填满了呢?
回头看看这个园地,竟然百感交集。

想要的生活 II

回家的路上,又开始思索这样的问题,纵使知道我不会想到什么答案。)

今晚,我和朋友吃饭,边吃边愉快地畅谈。
内容还是工作、工作、工作。发现大家的“怨气”五花八门,原来我们每天的生活都是那么乌烟瘴气的。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或许是大家还保有一些热忱、一些期许,才会对现状不满吧?就凭这一点,应该觉得庆幸,不是吗?萍水相逢的三人有着那么相近的“频率”,真让我有古人寻获知己时的那种感动。

谈回“对现状不满”的为问题吧。大家在各自的谈话中都流露了不同的遗憾和困惑,但基本上我们都是被锁定在现有生活的人,为了生计,为了各种牵挂。背着大背包自助旅行的外国人、豁然辞去工作以便暂时“充电”的友人,都像是遥不可及的传说。我们叹息着,复叹息着。

大学的历史讲师说过:历史是没有“如果”的。生命也是只走一次的旅程,所以我们也没有“如果”。



8 September 2005

我是华文老师,我=艺人?

“教书这个行业,其实就和艺人一样,靠的是个人魅力,吸引学生.若学生不喜欢你,有再多的创意教学法也是突然。”
有人在报章上这么说。
报章报道的标题是:《华文老师=艺人?》,副标题是“全方位能说能唱能演”。
对此,我很不满,因为我不想被视为一只耍杂技的猴子。我也不是艺人,不是依靠“表演”来哄骗(吸引?)学生学华文的。学生喜不喜欢我,我有没有魅力,真的那么关键吗?我更不是推销员,必须卑躬屈膝、嬉皮笑脸地兜销我的教学科目。这太没有尊严了,对于我,对于华文都是!
我告诉过学生,我之所以会成为华文老师,就因为我喜欢华文。纯粹的兴趣使然,我的热忱就是我的推动力。我不需要表现的魅力四射,来诱惑学生学习。我会尽心尽力,但是我不会勉强任何人成为我百分百的“支持者”。
我是教师,不是催眠师。

想要的生活


我想要的,究竟是怎样的生活呢?
今天一早起来,脑子里莫名其妙地浮现了这个问题。
思考了一下,当然是没有答案的。
“理想”好像总是和现实搭不上调,永远脱节似的。

希望永远不要“忙”,却也不肯定我能不能承受取而代之的空虚。
希望永远不用“哭”,但总没信心我能不能忍耐双眼的干涸。
人,就是矛盾的会集体!
最后,希望能够遇上一颗流星,在那个神圣而突兀的时刻,在白驹过隙的霎那,我许下的愿望,必定代表我所要的。

7 September 2005

我们的“精卫”精神

(没有听过“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的朋友们,先到这里看一看:http://www.huaxia.com/wh/jdgs/shcs/00142554.html, 才继续读这篇网络日记吧……)

我觉得,干我这一行的人,都像那只拼命填海的精卫鸟。
我们努力填的,是一片威胁着我们的母语——华语和文化的怒海。
用嘴巴衔着、不断掷入大海的石头总是无声地沉到海床上去。海的面积和深度似乎没有被改变,但我的小翅膀已经无比疲倦了。酸痛、痉挛,然后就是麻痹吗?结果,我可能连叫声也发不出来,便坠入只有死亡的水冢里去了。
为华文进行“卫道”真的就要这么苦吗?
最近,频频接触和华文教学有关的资料和场合,自己也针对课题发表了一些浅见。有许多“精卫”在空中飞翔,嘴里都衔着大小不一的石头。很多意见的火花在迸发,但是总打从心底感觉到问题远远比我们的纸上谈兵要严重。
这片怒海,不是精卫们能够一起填好的。
有更多翅膀,要经历酸痛、痉挛和麻痹……我们要用躯体殉葬吗?

精卫们,我们都够视死如归吗?



6 September 2005

暴风眼里的安全感

紧张的时刻过了,现在坐在家里,情绪还是有些不能平静。
公式化地完成一次的分享会,或许会轻松一点。可是我发现,心灵深处的我还是想认认真真地作些贡献,所以始终无法选择得过且过、敷衍塞责地“轻松行事”。
站在选择来听我发表的同行的面前,我很担心,担心自己不够充实,连“抛砖引玉”的那块砖也是棱角残缺、脆弱不堪的。
最后,我似乎勉强克服了恐惧(询问的对象们都说听不出来,又或许他们在安慰我?),把任务完成了。如释重负之余,也觉得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好。
跨过了这一栏,还有其他的障碍要克服。一个接着一个,直到完成为止。
这里没有做或不做的选择,因为责任感使然,什么都必须有个完结的。唯有选择好好做,或是随便应付。
肉体是会疲倦的,而且会很疲倦、很疲倦,所以后者总是一个十分大的诱惑。
心灵也会疲惫,疲惫的心灵,也很想在暴风眼里沉睡。周围的漩涡可以继续游转,甚至扩张,那颗撑不开眼的心灵就只想按兵不动……
这个时候,我不会介意在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停驻,然后平躺下来,告诉自己在这里稍作休憩。
最危险的地方,何尝不可能是最安全的?

我,需要的正是安全感。

5 September 2005

刚才组屋楼下传来一阵猫叫声,咪咪咪的,应该是只小猫。
听起来,它似乎是害怕的。
就像我现在的心情。
可能有人会笑我胆小,只是在众人面前说话,有必要那么害怕吗?
可是,我就是担心呀,因为没有足够的自信。
我也会感到low morale的,或许大多时候没有太多人留意过。
真糗。

4 September 2005

浮躁


今天,真的很浮躁。
前个晚上睡得很足,起身后却还是虚虚的。

休假的第二天,好像比没有休假还要累。
生产力掉到谷底,因为实在提不起劲。
接下来的一周还有的忙呢……这算什么休假嘛?!

难怪会觉得浮躁。
周围的人好像也被我感染了,一样不太满足的样子。
每当我想尝试正面一点、positive一下,就感觉身体里的力气很快地流失。这是在告我什么呢?
还是继续抑郁好了,这样比较节省能源。

3 September 2005

爱的约会


《企鹅宝贝》(March of The Penguins)很可爱。
画面里的企鹅全情地投入“演出”,却是在最“原汁原味”的情况下把它们在大自然里的生活片段摆在我们眼前。
一段接着一段的旅程,一次又一次生离死别的旅程——为了一场繁衍下一代的古老仪式。
每一年,皇帝企鹅们总要回归到一个叫欧莫克的地方,寻偶、交配、孵卵。雌雄企鹅来回海洋和欧莫克的路程充满了气候和天敌的磨难,然而这个神秘且神圣的仪式是亘久存在的,在每一只皇帝企鹅的血脉里早就设定了一个密码:在特定的时刻,它们必须去赴一个爱的约会。

大自然是神奇的。三文鱼会逆潮而上,千里迢迢地回到出生地产卵;一些昆虫的寿命短暂得只够生殖后代,仿佛一旦延续了下一代的寿命,就表示自己再也没有存活的目的了。

影片结束时出现了一排字母:这部电影是献给天下父母的。的确,为人父母者,不管是企鹅或人类,都全心全意地参与了一场爱的约会。那是一份无私的爱,一份不求回报的爱……

蚊之吻

住家附近悬挂着一块布条,提醒居民警惕骨痛疫血热症。
我的这一座组屋原来是个“热点”,迄今已有几人患病了。

现在,真是“闻蚊色变”。
所以当它在我的手边徘徊,阴魂不散的样子,我不敢掉以轻心。
也不管它究竟是不是肇祸的那种蚊子,我并没有把它一掌击毙,却很努力地挥赶,不让它有机可乘。

怕,被它一吻,假期就泡汤了。

2 September 2005

别人的故事


电台广播节目里的那一把熟悉的声音,把别人的故事讲得那么贴心.
贴近我的心,因为它走进了我的回忆。
别人的故事里,常常住着自己的影子。最大的不同是,曾经被泪水沾湿的部分,在别人的故事里倒像是隔了一层,没有那么激昂。

别人的故事里,有对逝去的爱情的沉重缅怀,我身为一个旁观者,所感受的只是细微的悸动。
毕竟,自己的故事褪色得七七八八了,只不过偶尔被勾起了,不免稍稍怅然。

别人的故事,让我走出了一些盲点,看清了一些现实,削平了一些牛角尖。

如今回想起某人,心里已经没有怨恨。
曾以为永远无法消减的憎、恶、痴、恋,原来都可以云淡风轻。

想告诉“别人”:

“给自己时间吧,会过去的。”




1 September 2005

绝对皆大欢喜

今晚,“绝对Superstar”尘埃落定。
男生胜了,女生好像也没有输。
皆大欢喜。
观众、歌迷都在欢呼,连同台上的偶像沉醉在振奋的气氛中。
有人流泪,有人欢笑——七情上面的游戏好像早已开始。
绝对的冠军?恐怕在这个年代,大家都有糖果吃,什么绝对的冠军都是假的。
双赢才是politically correct的结局。
皆大欢喜。

(我一开始就没有多加留意这个节目,偶尔冷眼旁观罢了。今晚经过电视机,因好奇而坐下来观看。赛果不太令我意外,却让我感到不太是滋味。)

在世界中心,呼唤爱

Circle Of Hearts 世界の中心で,愛をさけぶ!

这部日本电影的原声带很好听。
不是那种一听就令人感动或惊喜的音乐,但是越听越觉得耐听。
凭我那“有限公司”型的日语,要完全听懂歌词,还是一个挑战,可是我想我已经在尽力了。
一边听音乐,脑子里一边出现电影的画面。还有看电影时黯然泪下的情形。
不能忘记的是电影中对纯真的少年恋情的细腻刻画,纵使题材并不新鲜,多数人心中都经历过的感情悸动永远有办法牵动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