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March 2007

隔靴搔痒


大家都知道这是最不痛快的做法,却往往逼于无奈。

痛苦的脚踝加上苦闷的灵魂,靴子以外的存在都可以作假。


我不能在我所有的文章里“畅所欲言”,很多时候确实是难受的。

某天,两位朋友在不同的场合向我提及这个问题,他们的表情或语气丝毫没有责备,更没有调侃之意。

很感恩,感恩有人还care enough,甚至愿意花时间关心“作者的感受”。

绝对心领了,我还在努力着呢,在那厚实的靴子外试图搔到痒处。

熟悉,又陌生


最近,我有机会回到一个我已远离10年之久的地方。

她,被称为我的“母校”。

为什么用引号,相信和我够熟的朋友应该很清楚其中原因。

感慨物是人非,这是人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我就曾经常常为了“母校”感叹唏嘘。

10年前的热情,在某个阶段变成了恼怒,恼怒的根源是学校的易名。

“坐不改名, 行不改性”的坚持,在今天看起来或许不过是幼稚的偏执,但对一个曾经那么熟悉和倾心于那个所在的人来说,名字的改变是意识形态上,更沉重的伤痛。

乘坐巴士到那里去, 路线未改,心态早已不同。

熟悉的一拐一弯,熟悉的车站,却都敌不过陌生的感觉。

再过个10年,我这个校友,恐怕要离她更远、更远了……

注:临别时用手机照相,举手按下快门的霎那,仿佛看见身穿校服、 戴着书呆子眼镜的自己,在远处10年前的模样。

《黑烟圈》



流浪漢小康在吉隆坡街頭閒逛,
被幾名騙子洗劫他們發現他身無分文,
沒有身分證,甚至言語不通,便將他痛毆一頓。
重傷的小康被一群外勞救起帶回宿舍療養,
其中一名叫拉旺的,他在街上撿到一張舊床褥,
他讓小康
睡進他的蚊帳,
在這張
撿到的床褥上細心地照顧著這個受傷的身體。
不知為何,拉旺心中升起了一種難得的安定及幸福感,
是因為他終於擁有了一張床褥嗎?
還是因為從此有人睡在他的身邊?
雖然這麼破舊。
雖然那麼陌生。

以上是蔡明亮最新作品《黑眼圈》的介绍。
蔡的作品, 我多数凭感觉来诠释,往往谈不上分析。
只不过还是喜欢凑热闹,投入蔡导演永恒的孤独主题之中。

人的犯贱,何尝不在于对孤独的偏执?






我很闲吗?


最讨厌打 会议记录了,却偏偏总是被派到这个差事。
有时候出席会议的心情会变得阴霾,也就因为心里清楚得把一些无关痛痒的内容记录在案。“无关痛痒”,因为以后未必有人会再去看它们,它们就是一堆无人问津的文字。

大家认为,我很闲吗?

标准答案是:你的英文好,做记录快嘛。

我听得都想吐了。物尽其用?最近我老是想到“It takes hours to do minutes(会议记录)”的说法,俏皮淡一点都不好笑。我的hours可以更善加利用,大家不知明不明白?

29 March 2007

“报”有希望


好一阵子没有碰《我报》,最近才知道有了电子版。
为自己的孤陋寡闻有些不好意思,但也没办法,米已成炊呀。

昨天还有人提起,给学生阅读《我报》可否有好处。
曾经想过:小朋友肯拿起报纸来读,就已经是值得杀猪还神的奇迹了。
(记得从前在课室里习惯看到的“报纸山”,都是学生订报后弃置的……)
但是,鼓励阅读怎么说都是必须做的事,虽然效应往往近乎零。

这个时代,有希望都是奢侈的了。

警钟


敲响了的警钟,常常被人们忽视。
“大惊小怪!不会有事的~”
大家不像是故作镇定,倒像是真的如此相信。
我不知道该如何说服他们,危机存在的真实性,还有采取行动的必要性。
警钟在我耳里听起来那么悲戚,末日可不就即将到来?

28 March 2007

无声

此刻不知道嗓子去了哪里,开口也没有多少声音。
喉咙又发难,不知道怎么医治才好。
静悄悄地度过了一段时间,不说话其实也很不错。
没有说话的欲望,不说话,也就不会说错话。
这很好,不是吗?

想起“古早”无声的默片,电影情节在无声状态中开展,唯一的“声音”,皆来自观众的想象力。
这样的艺术表现,才拥有真正无限大的空间。

讲理

请别逼我评理……
因为我的头脑太简单
那些故事版本不一
“道理”有阿公的,有阿婆的
谁有功夫
谁有本事理得清?

那个人,不会是我
所以我
选择中立的沉默

27 March 2007

For lack thereof...


(This is one of the rare occasions I blog in English.

And normally I do so under special circumstances. Circumstances like when I am so very annoyed, yet need to keep a calm mind. Sanity is too precious to lose today and I am not about to squander it.)

Alas, the lack of justice! I begin with a lamentation, after what I heard from work today (I was away on course and was not implicated in any way). Brief scenario as such: A friend was treated unjustly by a superior after some glitches resulted from the actions of another. Many details were involved, various versions of the same tale floated about. I reckoned a lot more salt than the usual pinch was necessary, consumed it and pondered on my stand. Here are my conclusions:

  1. Any organisation cannot do without "structure". This is to be put in place and enforced by a worthy leader with vision and decisiveness. He holds the helm and strategically positions his surbodinates where they function best, holding the integrity and efficacy of the organisation. Franctic scurrying about in the execution of duties should not happen, less so becomec a norm. However, I see this happening very much around me.
  2. A leader is able to handle situations in a cool manner, no matter how " spontaneous" they are. However, this is to be done in a manner that shouldn't infringe upon the rights of surbodinates e.g hurt them in any manner. Yet again, I witness brashness too often.
  3. It just doesn't pay to be too kind. Sadly, this is THE new mantra. While ships should be kept afloat and sailing, there are certain helpless boats that may be better off sunk.

I cannot think of how to console my poor friend who was in a distraught state after her horrifying experience. She is a very sincere and responsible person, dedicated in her work and most willing to share her expertise and resources. A great partner to work with indeed. What happened to her chilled my spine. If a keen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a kind heart earns an unreasonable reward such as a tongue-lashing, there is hardly justice, isn't there?

25 March 2007

想做


有很多事,我很想去做。
理想中罗列得出来的一切, 实际的、不实际的,都想。

总之,就是不愿意安于现状吧。
恐惧的是,原地踏步太久,很容易忘了前行的动作。

现在好像陷入了一个瓶颈,很老套的说法,却是我唯一能够想到的状态归纳。感觉就是卡在一个点上,进退维谷,难受却还想不到出路。
不能看到突破的那一道希望之光, 如同汗湿了衣裳却不能替换的难受一般。

很逊的比喻,我只不过是开始辞穷。

有时候还挺羡慕那些努力追求名利的人,至少从某个角度看来, 他们是拥有目的性的。
他们想得到的利益,如果用对了手段,是能够取得的。
当然,我不是自命清高,认为我比他们要高尚、崇高;我也不是什么都不渴求,我也有欲望。

目前面对自己,真需要一些动力。
要冲出瓶颈,是自己的责任啊。
得不断提醒自己。

正业

朋友告诉我, 他觉得自己“不务正业”。
分内应该做的事情,他都没有时间好好去做,想起来很苦恼。

我看他无奈的表情,爱莫能助。
我们干的是良心的工作,如果自觉受到良心的谴责,别人是帮不上忙的。

记得我写过一篇文章,里头谈到了现代人工作的一种窘态,那就是常常不能专注于本身的工作,而是频频被其他额外的杂务牵绊、干扰。在这种不能专心得情况下,情绪很容易烦躁,那将又是一个恶性循环,工作效率始终是无法提高的。

最讨厌老板们口中标语似的"multitasking",一心多用,“用心”过度分散,结果还是悲剧性的吧……

终于生病了


我的身体抗拒了好几回,昨天终于病倒。
喉咙仿佛被锁链紧紧勒住,喷嚏一个接一个地打,额头热烘烘的。
吃药、 休息、拼命喝水不够,心情颇烦躁。
可是病也是应该的,拖延了太久的爆发不就应该释放出来吗?
生病和憋在心里的闷气,其实是一样的。

23 March 2007

爬梯


今天听说, 某个“大人物”没有高升的意愿。
听到的是, 他希望在现在的岗位实实在在地做一些事情,而不是在最短的时间里扶摇直上。
这令我很感动,纵使我其实并不清楚这些“道听途说”的真实性。
不过依旧选择相信此人的诚意,相信他的话出自真心。
一座通向高处的云梯,对许多人都是莫大的诱惑,平步青云是梦想成真的结果。
爬上那成功的梯子,得到丰富的收获,这是无可厚非的。
所以,一旦听说有人会为了一个崇高的理想放弃这个追求, 我还是很感动的。

21 March 2007

“屎”发东窗


很对不起, 最近的生活太多shitty事件了。
每天必定发作的偏头痛、行事过程中一次又一次的失望,累到不行了却睡不着的夜晚……
左边的标语变成心中呐喊的必然台词,真是悲哀。

一面过着常常“屎”发东窗的日子,越来越讨厌这种好像救火员的生态。
可是还得忍耐,一定得
忍~耐~

20 March 2007

根本


一鼓作气,把办公桌上的一大堆杂物清理掉。
“舍不得”丢掉的废纸和没有用的文件都被扔进再循环袋,把书本和文件夹排列整齐,乱七八糟的东西被我一一找到去处,“安居乐业”去了。
现在当然不是逢年过节,这根本不是什么大扫除,只是突然想到“根本”二字,觉得是应该注意一下最fundamental的细节,包括对自己的工作环境的关心。
我对不止一个朋友说过,我要更加爱自己了,而把根本的东西做足了、做好了,也就是对自己的一份疼爱了,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