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May 2007

前夕

明天是我的生日。
28岁,一个对周围许多人来说,还不算“老”的年龄。

我开心吗?
不怎么,因为心里充满忧患。

我告诉自己,无论如何要笑嘻嘻地度过明天,那一整年才会快乐。
真有这样的道理吗,我并不知道,因为这更像是我杜撰的“道理”。

今晚,我又在想东想西了,想得自己很不开心。

28 May 2007

又是华文会考时

今天是普通水准母语会考的大日子,去年的这一天,我的心情是忐忑的。
我的会考班宝贝们上考场,身为“幕后黑手”的我,纵使事先做足了准备,也还是焦躁不安。

一晃眼,一年过去了。

当年的情景历历在目,孩子们为前途一博的沉重,老师似乎比他们更有感受。
反复的提醒和操练使得语文科失去了不少趣味,可是又有什么法子呢?一些小朋友经过这次会考,就再也不碰中文了。他们其中有人巴不得永远“解脱”,让我给他们上课的时候常常感到莫名伤感……

一晃眼,一年真的过去了。

又是华文会考时,我却已淡定地坐在办公室里,回顾那有些遥远的紧张的感觉,仅仅回忆而已。

27 May 2007

佛·笑


听了这张佛教音乐的光碟,很受感动。
身份证上说, 我是佛教徒。也对,自小我没有怀疑过,我会有其他的宗教选择。但我不是最虔诚的教徒,mindfulness更是不足够,修行根本也谈不上。

大学论文做的是佛教与政治研究,宗教的意味并不浓,却已有朋友笑我是academic Buddhist。
我想,我是该反省一下了,看看自己是不是应该更用心地对待自己的信仰,好好接受佛陀的教诲。
这才能够成为一个better person吧。

中庸之道

他孩子气地说: 没有赢也没有输,那怎么算好?

赢是好的;输是坏的,这是公认的定律,例外的情况很少。
我们做什么事都渴望胜利,没有人会自动选择失败。

孩提时代的认识是,不赢就等于输,所以如果不要输就一定要赢。
所以很好胜的小朋友,无论如何都要争第一,要排在人家前面。

刚才我听到他的话,立刻联想到了“中庸之道”。
没有赢也没有输,没有大起大落,其实也是不错的。
不过,这种平淡的接受,需要一些“看透”以后的智慧。
我不敢自认具备这份智慧,只是脑中萌生的一点想法而已。

25 May 2007

放轻松?

最近频频提醒自己,要放轻松。
这自然包括善待自己,别把太多的压力积累在心里。
下班后就该有下班的心情,去做下班后做的事情,对问题耿耿于怀是没有益处的。

当然,说的总要比做的容易。
有时候“放轻松”的mantra念了又念,尽管口里念念有词,结果还是败下阵来,肝火上升。
发现身体是最佳的“测压器”,一旦稍长一些时间无法放轻松,健康上的毛病就偷偷浮出台面,然后喧嚷起来。
从脸上的豆豆到嘴里的ulcers,还有酸痛的背椎,这些不用长时间疗愈却常常令人烦恼的毛病够叫人不快了。

“心猿意马”的利害之处,我讨教多次,已渐渐害怕。
每次想要把手边的工作暂时搁下,休息休息,心中的疙瘩却挥之不去。
一个一个“死期”deadline或是自己堆砌起来的自我要求,往往逼得我自动退缩,回到工作的岗位上,不敢越过雷池半步。

这样怎么relax?
我问自己,问到都快烦死了,答案始终不曾清楚过。
其实,要放下,放下就是办法……理论上我能够了解,实践则另当别论。
都市人最琐碎的痛苦之一,莫过于此。

24 May 2007

这时代,群魔乱舞

有人安慰我,现在时局的乱象并不只影响我,每个不同的领域都在出漏子。

这令我想起“群魔乱舞”这句成语。

为非作歹的牛鬼蛇神们很团结,这足以使日渐势弱的正义感节节败退。
坏的发展总是繁殖、蔓延得很快;扭转乾坤的努力却一直裹足不前。

还有人说,我太悲观、太负面。
是这样吗?
我比较喜欢认为,是我难得那么清醒,才痛切地感受到身处的苦难。

现在最重要的,自然是想象如何在这个群魔乱舞的时代,坐怀不乱。

张国荣唱过电影《金枝玉叶》的歌曲《追》,是我一直非常喜欢的。

一追再追 只想追趕生命裡一分一秒 
原來多麼可笑 你是真正目標
一追再追  追蹤一些生活最基本需要
原來早不缺少 

喜欢歌词里简单却真切的情感,人生很难摆脱“追”的必要,为了奢侈的欲求抑或是根本的生存亦是如此。

近日越来越被工作上的“追”困扰,被人或向人追讨工作都不是快事,专业的空间日渐缩小,这令我觉得相当失望。

怎么会把《追》这么动听的歌曲和工作压力挂钩呢?想必我是鬼迷心窍了啦……

23 May 2007

放出来

今晚和爸爸坐下来聊了半个钟头。
让他老人家了解了最近令我苦恼的工作问题,还有一些困惑。
看得出爸爸与有些话忍住没有说,如“在社会上工作哪里都一样辛苦”。

他真的聆听我所说的话,这是我生日前受到的一份大礼物。
(还有刚好一个星期,我就28岁了。)

能够把憋在心里的话“放出来”,绝对是件好事。
对一直用东方家长的传统方式爱护我的爸爸,我要悄悄地说一声“谢谢”。

22 May 2007

对暗处喊话

今天在报章的社论版上,读到一封来信,题名《饱受大耳窿骚扰的无辜者》。
写信的是一名长期受到大耳窿的骚扰的无辜组屋居民,而她给我的感觉是要通过社论的平台向大耳窿“喊话”。
蛮同情这位居民,毕竟无辜受害总是难受的。

可是,我还是忍不住要想:大耳窿们会读社论版吗?
这或许是我的偏见,不管怎么样,今天心情还是不太美丽,恻隐之心难免有限啊!

20 May 2007

看历史

感谢W,把《大国崛起》介绍了给我。

我从来就对历史没有太大的兴趣,就算是当作故事来读也不怎么对味。
中二以后便远离了历史,后来修读的人文科总是地理。

W带点强迫性地“怂恿”我收看《大》,我这个半路出家的观众,第一次的接触便是我喜欢的日本。随着“明治维新”的抽象概念开始清晰,我发现到,其实历史也不尽然是枯燥的。我想, 我还会继续追看剩余的系列。

人类历史上出现过那么多的伟大统治者,他们呼风唤雨,运筹帷幄,下场也都不一样。有人风光地名留青史;有的褒贬不一,盖棺论定时总引发许多不同的观点。有趣,我告诉W,我应该会再给历史一个机会,起码对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帝国的动人故事一个公平的机会。




替身


如果可以信手拈来
找到另一个我
在真身破损或倦怠的时候
顶替一下该多好

撑不住的决定性时刻
有人出手
轻轻推开我 说
让我来吧你去休息一下


这只是一个幻想
我那么清醒 怎么唤得来
灵魂深处贴心的替身

森林、善良和爱





这是一片大森林。

森林里住着金钱、荣誉、地位、爱、善良与丑恶。

有一天,森林突然失火了,人们纷纷逃命。

这时[地位]的身旁这时一个人也没有了,[地位]说:“ 从前我的身旁总是围着一群人,关键时刻各顾自己逃命,以前对我的忠诚全是假的。” [地位]看着越来越大的火,自言自语道:“ 看来我只好亲自逃跑了。”

[丑恶]想:这正是个机会。

它想得到[地位],当它找到[地位]时,发现[地位]已经成了一把灰了。

它便寻找[金钱],见[金钱]正拼命地逃跑,大火紧随着[金钱],[金钱]跑得而风追得紧,风助火势,火助风威,[金钱]淹没在大火里。想把[金钱]据为己有的[丑恶]也被烧死了。

[善良]遇见了[爱]。

[善良]想:决不能让这场大火毁灭了[爱]。

[爱]想:决不能让这场大火毁灭了[善良]。

他们想一起战胜这场大火,“ 不能让这场火毁灭了森林。只有齐心协力,我们才能战胜大火。”

火扑灭了,是[善良]和[爱]战胜了大火。

[善良]和[爱]面对烧焦的森林,心如刀绞。在他们心里仍然有一片绿色的森林,他们便开始栽种树苗。

几年之后,这里又长出了一片森林。

这片森林里住着[善良]和[爱]。

这片森林里充满着善良和爱。


读了以上的故事,很感动。
当然,这有一点好笑,因为我自知是那种劣根性很强的人,每每得到提醒才会反省,很缺乏主动性。
这或许是常常生活得不满足的缘故吧?

不过,这个
森林、善良和爱的故,的确相当有意思,简单扼要地说明了道理。
在我们有限的生命里,不就应该努力散播爱与幸福吗?
充满贪婪的森林化成灰烬以后,新的希望也萌芽了,这未必只是一味的乐观,是绝对有可能的。

共勉之。




17 May 2007

散步的时候看到蛮有趣的画面。
一对男女共骑脚踏车,女生坐在前面,男生则在后面搂着她的腰。
有点惊讶,因为一般上都是男生在“主导”的前座出力,女生就依偎在后。
所目睹的小小“颠覆”让我思考了一下。
女性撑得起半边天,这是社会需要一直提醒自己的。
男女的平等在人类历史上处于进步的过程中,可是与理想尚有距离。观念不好改变,却必须这么做,那样才是公平和尊重人性的。

15 May 2007

能量

有时候会喊起口号
为的是要自己
振作起精神
乱七八糟编出来的语句
听上去似模似样
还以为
真的要搞革命啦

其实这是补充能量的
办法之一
它未必最好
却颇具感染力
最好有个听众或同伙
一块儿叽里呱啦 这蛮好玩的

让自己好过一点的方法

因为工作的缘故
压力很大
逼自己暂时停了下来
吃个午餐时间买的梨
咔嚓咔嚓几声
梨没了
问题还是存在的
但 我已经好过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