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July 2008


职场上总不乏电邮的往来,一些人的反应之快,已达到令人咋舌的程度。
信件发出几分钟后,对方的回复便出现在邮箱里。
这是多么恐怖的“效率”呀!
会如此显露fastest fingers first的特质的, 往往是高高在上的老板。是日理万机锻炼出来的神速,还是别无他法的必要应对,怎么都值得“佩服”。
高速公路上驰骋惯了的快车,慢不下来,恐怕也不想慢下来,这已经成为工作的规律。

快, 是时代的标志, 不再特别,而是必然。

10 July 2008

清理仪式

离职前必须把所有的东西清理好,包括杂物、工作,还有心情。
开玩笑的说法是利用所谓的slash and burn,大火燎原式的斩草除根,干干脆脆。

可是其实牵绊的东西还是有的,不是说清理就清理的。
一些不舍、一些唏嘘,随着淡出工作流程的动作渐渐凸现,这恐怕就是人性的一部分吧。
进行仪式性的清理工作还是必须的,而且也不乏间中的点点乐趣。
早就应该清楚却一直没有下决心做到的,当下都果断地处理掉了,这是最大的收获。


不久之后真的要说再见了,仪式不仪式,几乎都不重要了。

9 July 2008

美味饯别

XL请我吃饭,算是饯别。
很感动,是很有幸福感的一餐。
最近真的要开始“白吃白喝”的生涯了,因为要请我吃饭碱性的同事、朋友,天天在排期。
好像很大牌的样子, 不过其实也还好,就当是把大家的祝福吃下肚子啦!:)

8 July 2008

做最后的Bohemian


在读钟文音的《永远橄榄树》,一面感动,一面佩服不已。
早知道她是流浪人似的旅者,踪迹处处,文字的芳踪也四散五湖四海。
她的文字透着她的个性,其中的倔强、柔弱、光明和阴暗,诚实赤裸。
这是文学,这是自我, 这是一种美丽的波希米亚情怀之体现。

相聚是快乐,“再见” 是承诺


你说我们应该多珍惜在同一个国度相聚的时光。
的确,我们一别,可能要很久很久才能再见面,两个总在不同国度的朋友。
因此需要珍惜,更需要相信。
相信“再见” 是一个实在的承诺,我们一定会再次相聚!

当宅男遇上音乐……

卢广仲,有人介绍给我之后,便是我到唱片行里逛的时候留意的名字。
听过他的《100种生活》专辑,真对这个宅男另眼相看。
当中有陈绮贞为他创作的《好想要挥霍》,才女的细腻加上宅男的感性演绎,赞!
全部的歌曲都用吉他配乐,简朴的味道很清新。
就是喜欢这种丝毫不做作的曲风,少了糖浆、少了亮片, 舒舒服服的音乐享受。


7 July 2008

英雄与小人

‘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做英雄,“范跑跑”的反应是正常人的反应!没有亲历过那场灾难的人,都没有发言权!“范跑跑”是现代男性的典范,在这个被谎言充斥的世界,“范跑跑”是真实的。范美忠可嫁!真实的小人!远远好于虚伪的君子! ’——四川大地震发生后自动请缨赶赴重灾区做志愿者的北京视频网站女职员鲁靖。在抗震救灾过程中,鲁靖曾经历生死考验从未退缩,被称为“抗震美女”,但回京后据说曾闭门大哭三天。 (2008-07-07)

是人就有弱点,有弱点的人生是实质的。

看到“抗震美女”鲁靖所发表的言论,不禁敬佩她的“另类想法”。不过,“真实的小人”的确要比“虚伪的君子”来得好,明刀明枪总比笑里藏刀好防卫吧。

当社会在“人不灭己天诛地灭”的生存规则中继续发展,对他人的仁慈很可能造成自我的伤害。为了生存,撒谎不再是道德的禁忌;欺骗只是司空见惯的技法,我们还有救吗?

或许我们不希望看到更多“范跑跑”,不过我们需要更多清醒的鲁靖。

6 July 2008

在该还手的时候,必须如此



特地赶去看了匈牙利电影Children of Glory,印象最深刻的是电影德其中一个主题:该还手的时候,必须还手。

匈牙利人曾经有过一段血泪编写的历史,在前苏联这个共产巨人手下苟延残喘的惨烈历史。争取自由的战士们在家园的保卫战中献上自己的生命;代表国家的水球运动员则在国际舞台上进行另一类的尊严之战。搏杀可以毁灭实质的生命,也可以扭曲抽象的自尊,匈牙利人在上个世纪那个黑暗的时局里同时接受了这两种磨难。

电影有着此般的内容,是沉重的。

历史的进程常常叫后人无限唏嘘,因为无数小市民的故事在政治动乱的腥风血雨中被淹没。没有办法还这些受害者清白的遗憾,只会被时间冲淡……

5 July 2008

回忆



婚礼的回忆是美好的。
往后的生活,会继续甜蜜……

4 July 2008

展开的新道路

人需要不断前进,在面前展开的新道路,是必要的。

启程前可能感到忐忑,毕竟未知与不明会令人不安,可是怎么说,未来总是充满期待的。

现在就处在一片忐忑中,带着微甜,因为心中有着希望。

--偶有感触的小小纪录

3 July 2008

城市角度

低头。踩上踏板。疲倦的脚步,去向何方?
仰首。星空尚未登场。或许不会。只有未央之夜和城市点点光亮。

变、变、变

友人说她有过一位华文老师,教课的时候,新词语的发音每天都不一样。
那与所谓的“乡音”没有关系,而是语音不标准的缘故。
身为认真的学生的她不得不事先翻查字典,把新词新字的正确拼音查好,避免被误导。
听了简直啼笑皆非,真不敢相信会有如此不到位的教师。
“可是我们不也在这样的教导下度过了学习生涯,把华文学得好好的吗?”友人回忆起那段学习的过程,还觉得蛮好笑的。

紧接着的是一阵唏嘘,慨叹当下一些莘莘学子不愿意投入努力学好华文华语的窘境,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变、变、变,政策和课程变了又变,目的在于促进学习,帮助我们的学生学好语文,可是这些动作带来了实际的效益吗?
有时候,还不太好说,甚至存有保留呢。

1 July 2008

11年……

初院毕业11年后的一个聚会,虽然最后只剩下我们,却还是很值得纪念。
再过11年,我们会如何呢?只有时间能够回答……

你怎么那么不快乐?

我已经忘了,我在你这个年龄的时候,有那么不快乐吗?
“压力”当然也是每个人的middle name,马不停蹄的日子也好像永远过不完……
终点像是海市蜃楼,伸手触摸不到,所以真以为永远无法抵达。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几度想要放弃,就别强求了,梦想算什么嘛?
最后当一切都成为过去,才感觉恍若隔世,我熬过来了。
是怎么做到的,别问我,因为一旦结束,记忆便模糊了一切。

你怎么那么不快乐?
我问你的时候,都似乎无法真正理解。
这是我们之间的“代沟”,还是你并没有打算告诉我真相?
不管怎样,依然要为你祈祷。
希望你的18岁会快乐一些,希望你会过得更好…

早事


每天来到办公室,都会重复一些动作。
启动电脑等待一切就绪之余,会到茶水间盛水,准备在办公桌前的“死守”。
查看电邮箱,回复一些工作上的通讯往来,时间就在键盘的敲敲打打之际溜走。

真是规律性的存在,有时候不能否认,这也是一种幸福。
日复一日的操作,从早晨上班开始,仪式性的准备是绝对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