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May 2007

悼虎文

一直觉得“扮猪吃老虎”是很生动的俗语

一方面很可爱      另一方面也可怕
老虎被样子看上去很无辜的猪猪吞食时
脑袋里在想什么呢
是oh my god,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还是    他X的我的一世英名就在这猪嘴里完蛋了

把老虎嚼烂的猪又会作何想
这份珍馐美味下肚
是味蕾的享受    还是另一个炫耀的筹码
我吃了老虎哟

脱下猪猪的伪装
里头的究竟是谁
老虎在天之灵
看了也会流泪
干吗我就去得那么窝囊又愚蠢

我和网络

每次在网络上溜达
我是说真的不因为工作而进行的那种
滑鼠运动

那些在网络上游荡的时光
跑过来走过去的
世界各个角落的知识饱满而有趣
充满了我的视线

很快乐地在网路上游来荡去,寻找需要的资讯成为了一种享受。
没有人陪我逛,我在孤军作战中却能够自得其乐。
目的达成,我把战利品似的URLs和拷贝下来的文字档抄录妥当,啊,感觉真好。
那甚至带着一些温馨,资源的分享和被充分利用为我带来了愉快。
我是离不开网络的了,它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13 May 2007

主流与否


路可以分主次,其实什么都可以。
我的tastes有时候可以很主流,另一些时候则不然,喜欢专挑一些不属于“大众”的东西来尝试。
这算是一种刺激,避免自己在拥挤的“大路”上走丢个性和判断力,使得味蕾麻木。

主流与否,有时是因时代而定的。
一个时代里流行开来的很自然地占上首席,走入地下或者悄悄维持生态的便只能被归类为非主流。
主流与否,没有好坏的价值区分。
摆在聚光灯下受众人瞩目的未必就是最优秀的;藏在人群背后不为所知的可能竟是沧海遗珠。

不一直向主流靠拢,时不时把目光投向主流之外的,也许会另有一番收获。

11 May 2007

气色


据说,我的气色有了改进。
朋友的话是,今天的我看上去没上几次累。
或许是周末到来的关系,还是我有意识地打起了精神?
应该两者都有吧。

我告诉朋友,前几回的“气色问题”和sunday blues有关。每到周末告终前夕,我一定会变成死猫一只,脸色当然不好看。

说真的,我很不喜欢隐藏我的情绪,所以快乐、悲伤都晾给全世界看的。
关心我的朋友们, 也就很容易知道我什么时候特别需要关心了。

如果回到学校……


现在,我喜欢偶尔走进课室的感觉。
我并不站在角力的位置上,即我不是学生也不是老师。
身为旁观者,我可以从一个距离,间接参与。
而我的观察告诉我,倘若10年前的我再度回到今天的学校环境里学习,我可能会因不能适应而非常有挫折感。
我的执著会令我很难放松,压力的累积可能把我挤压到窒息。
我的脑筋太死,现时今日的学习气候如果来个“适者生存”的淘汰,我必然出局。
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不变的真理了,一切都那么fluid,太善变的世界里,我还坚持当个顽固死硬派,结果只有灭亡。
以上的观点可能有些悲观,我不垓把话说绝了。
况且这些都是“如果”,时间不会真的倒流,我似乎又过滤了……

10 May 2007

因为爱

肉麻的爱情故事,我以为我永远都不会再看。
可是,人终归需要一些世俗的东西,用世俗的方式牵动心弦。
有人给我传来一个网络上的青春爱情故事,内容并不新颖,我却看完了。
也说不上感动,只是被莫名吸引。
因为是个爱情和的俄我哦故事,故事内容又蛮好猜的,读起来没有压力。
我却不知道结尾,那个需要付费。
有可能我会真的为了要知道结局而掏腰包,我不觉得这是愚蠢的,至少证明我的好奇心没有完全变的麻木不仁。

贴心配方


昨天,同事H送了我三个柠檬,告诉我,洗完澡用柠檬汁涂抹在身上再冲洗掉,整个人会放松。

我试了,心里想着的不尽是我需要放松,而是H的体贴令我感动。结果是否有用并不重要吧,关键是她的分享。

母亲觉得同事很可爱,我很同意。

8 May 2007

是live还是exist?


存在是一种学问。

常常问自己,究竟是在live还是exist?
活着和存在之间的差异,应该超乎呼吸的能力,这是能够肯定的。
血肉之躯能够感觉喜怒哀乐,能够做出回应那就,那就算是体现出生命的迹象;掏空灵魂的空壳,只能够呆滞原处,没有温度或情感。

我是存在,还是活着?
有时候很害怕,因为分辨得能力仿佛荡然无存。

7 May 2007

需要好运


早听说rabbit's foot是吉祥物,兔子那么可爱,还真舍不得把它的四肢截下来保佑自己。
当然,我也在一定的程度上相信,好运是一种讲究cause and effect的东西。外在的“支援”终归有限,还是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得踏实一些。
因此纵使现在的我觉得很需要好运,身陷困境的局面最后往往还是要凭自己的能力搞定。
在心里悬挂一个假想的rabbit's foot,安慰一下自己吧,然后就要拼命挣脱束缚了噢。

6 May 2007

儿童节


原来,日本和韩国的儿童节刚过啊……
鲤鱼旗是日本儿童节的标志,大鲤鱼代表爸爸、妈妈, 小鲤鱼则代表小朋友,多可爱!

无名


在包包里找东西时翻出了装名片的小夹子。
粗枝大叶的我总是懒得分开自己和别人的名片,结果一个夹子里包罗万象的一大叠卡纸。
由于工作的关系,名片的使用比此前多了,随身携带的习惯也就此开始。

可是,我往往喜欢保持“无名”的身份,不怎么主动派名片。

观察到的现象是,一些人特别喜欢“广结善缘”,派名片如派传单,巴不得联络网编织得越来越大。

这本来就是无可厚非的,只不过是我这号无名小卒,比较不喜欢如此行事而已。

无名小卒最大的好处,应该就是能够旁观。事不关己己不关心,那才可能把事情看明白吧。

就因为喜欢无名的立场,我的名片恐怕很难耗尽了……





中国话


多少年我们苦练英文发音和文法
这几年换他们卷著舌头学平上去入的变化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好聪明的中国人 好优美的中国话

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
孔夫子的话 越来越国际化
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
我们说的话 让世界都认真听话

S.H.E的新歌《中国话》看到以上两段歌词,不免有些感慨。
今天中国话在世界的舞台上站
得多么骄傲啊,正如歌词中所表述的。
从前老外的语言太强势,现在炎黄子孙终于扳回一局了。


回看岛国。
我们珍惜和我们的身份最贴近的话语了吗?
学华语,
更确切一些,是学好华语,变成了大家的难题。
身在教育界,感触更深。
当“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的年轻一代可领悟得到这个语文的意义?
不仅是经济上的,不仅是赶时髦的。
我曾经一直和小朋友们谈论这个问题,然而听众总是不多。

掌握母语从来都不应该是带有功利性或强迫性的,不是吗?
自动自发进行的,在岛国似乎越来越罕见了。


(我的感慨,几年来都没有变。年纪大了些,“新愁”不会不断出现,怀里揣着的只有“旧恨”。)

4 May 2007

事后孔明

今天拿了半天假,提早开始周末,跑去看了相当期待的Spider Man 3。结果有些失望,其实更准确地说,是没有太多痛痒的感觉。

看电影之前,我并没有刻意查看影评,也不像知道 它值几颗星。对我来说,那没多大的意义,毕竟一只觉得看电影是很个人的事,每个人的主观判断都不同。

回家以后才突然想要读一读不同的review,为的是想“事后孔明”一下。在网上随意搜索了一下,不难找到。读了几则,原来那么多人不满意这部电影……

事后孔明的自己,感觉有点笨,不过还是要安慰一下自己,欣赏到一些精湛的演技也还是不错的。

3 May 2007

In the name of...

A sacrifice in the name of...?
We don't know the root of our suffering anymore.
That is how Life is taking form now.

Many people ask me, why are you so angry and sad so much of the time?
I answer, my belief system is drowned in static, useless static that only serves to contort my perspective.
Perhaps, they were going for my ethics.
The guys who are the game masters, the very people who make a game of my misery.

I work very hard, in the name of...?
No longer can I utter that name.
Is it because I am tired? Confused? Blinded?
More so, because I have seen more truth.
That Lies are the eternal existence and Truth is passe.






1 May 2007

凭票入场


有时会以为
我弄丢了门票
那张好不容易弄到手
的通行证

那么生命可能就
很难继续
因为站在场外
冷风嗖嗖叫着我灵魂之名

凭票入场
那是无名者定下的规矩
没有容许忤逆的
无票等于断绝前路

手里捉紧了我的命运
满是皱褶的票
我将凭着它
演出快乐和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