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July 2006

蚂蚁的旅程

一只乌黑的蚂蚁
在键盘上 的缓慢动作
不像是懂得回家的模样
爬行 迟疑 爬行

我轻轻一口气
吹不掉它的决心
乌黑的蚂蚁
继续走着它的路途

不知道往哪里归去
慢慢的移动
一只乌黑的蚂蚁

云很久没有写诗了,因为写得很烂。
只是那只一脸茫然的黑蚂蚁太令我怜惜,这才“破戒”的。

小贩中心食物改革

小贩中心的食物需要“洗心革面”?!
在“使小贩中心食物更健康“的呼声中,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海南鸡饭、鱼丸面、laksa等美食都得“减肥”了。
国人的健康是关键,美食在成为健康威胁的当儿,必须做出调整。
少油、少盐、少糖的呼吁不怎么有效,那么我们就来些更健康的食材吧,
特别研制的“健康”食材、调味等很快就会登场了。

有人问:这些所谓“健康”的油/盐/糖什么的,会影响食物的美味吗?
少了猪油的面薄(Mee-pok)还会香吗?老饕们拍着肚子,思考这个问题。
我们还是敢死队的啦,怎么健康都是假的,如果口感不对,一切免谈!

当我们要对猪油飘香say goodbye时,那可能是多么悲伤的呀!

30 July 2006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代“诗佛”王维写出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样的诗句,字字透着禅意,情景交融。
涓涓流水确实能够带出一种祥和静谧,令人感到清爽、松懈。
最近听的专辑之一,就包括了取名“TaiChi Spa”的轻音乐辑。随着张专辑附送的是一片只有四个tracks的CD,叫“Sound of the Mountain Stream”,每一个track都只听得到流水。
Feel不错的音乐,在晚上听特别有味道。
岛国没有王维笔下那种“清泉”,有的只是我们想象出来的空间了。
但是有了音响效果的帮助,我想还是“有救”的啦……


健忘

最近好几个灵感速来速去,在我来不及登录之前,消失无踪。
我似乎变得十分健忘,记不得的事情越来越多,幸亏没有因之搞砸什么要紧的事。
想写东西的冲动仍不时涌起,构思了一、二段后,也可能忽然“风筝断线”。
不禁担心,我到底是怎么啦?:(

29 July 2006

他写诗了!(1)

我面前摆着的,是方文山的诗集,取名《关于方文山の素颜韵脚诗》。
刚刚看完书的序,感觉已经很不错了。

我想很多人都知道方文山是一位很优秀的写词人,与他关系最密切的就是周杰伦了。
但不管怎样,方文山本身就是一位才子,不需要附着任何人以证明这一点。

作词和写诗的相似处太多了,两者都讲究意境和节奏,大有异曲同工之妙。
倒希望我最崇拜的写词人林夕也能够出诗集噢!

过程与结果

过程比结果重要,这是理想主义者的口号。
“过程”关心的是塑造性的建设;“结果”则强调最终的得失。
经常有人说:“与其给某某人鱼吃,不如教他钓鱼。”
有些人在乎的是如何有效地延续供给,另一些人就只注重能够得到多少,至于怎么得到,那并不重要。
谁是对的?谁是错的?这有赖个人的价值判断和取向。

学习本应是注重过程的事,但在现代社会的素食文化里,结果已经变成主导。
令人很失望也很无奈的事实,不得不接受啊。

只有尚存一丝浪漫主义的人,还坚持故我,把过程的重要性重复了再重复。
希望它像个不死的传说,希望有人还会在乎……

28 July 2006

她们的运动圈

今早到组屋楼下时看到一群乐龄妇女,围成一个大圈圈做运动。
她们一齐摆动双臂,节奏未必协调,可是动作绝无异于他人者。
老妇们一面运动,一面谈话,显然大可一心多用。
闲话家常也好,说三道四也罢,她们把各自的生活汇集在这个圈子里,几乎每一天都像举行某种仪式般演练一番。
这是她们紧密联系的方式,想带进一个‘新人’恐怕也不容易。

不禁羡慕。
暮年的乐趣可以如此简单,一个‘运动圈’就是一个天地了。
我想找一圈人来运动,都难嘞!

27 July 2006

无事献殷勤

一口气发了几米的三张电子卡片,给W和另外两位朋友。

边“写”卡,边喝着有些烫嘴的绿茶,其实不失为享受。

完成一轮工作就暂停一下,想想或许应该“无事献殷勤”一下了。

好玩。

几米官方网站上的卡片设计繁多,看着选着,也很赏心悦目噢。

慢慢凉下来的绿茶,口味清淡清新,是午后的良伴。

突然觉得自己好有兴致,真好。

熟悉的面孔

几乎每一天,我都会看到熟悉的面孔。
不是指家人或同事这类的“熟人”,而是一些比较少见的面孔,我以前的学生。

其中一名现在在义初念高二的男生RM,是我在教学实习时与我结下短暂师生缘的学生。
“事隔多年”,他还记得我,而且每次都很亲切地和我打招呼。
他的笑容依旧带些稚气,让我不禁回想过去……
所以每天早上出门,我都会提醒自己要面带微笑,让他也看见一张表情愉快的面孔。

还有一名男生HL,是我在地铁上会遇到的。
他在星初上学,一样是高二,是我在长中的第一批毕业班的学生。
好笑的是,每次我遇到他的时间,正是他可能迟到的“非常时间”。
我们会同行几个地铁站,而我会如以往那般唠叨他的校服、功课什么的。
“张老师”永远都是“张老师”,这是一些学生爱“提醒”我的。
反正,我相信我们彼此碰面,心里都是开心的。

总之,遇到他们总会让我开怀,给我带来相当大的安慰。
因为我对他们来说,也依旧是熟悉的。


26 July 2006

诗人是痴鸟?

今天出席了一所初院的教学分享会,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讲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其中包括了徐志摩的性情与精神的分析。

这里是老师特别指出的几句话,出自徐志摩的《猛虎集》序:

“有一种天教歌唱的鸟不到呕血不住口,它的歌里有它独自知道的别一个世界的愉快,也有它独自知道的悲哀与伤痛的鲜明;诗人也是一种痴鸟,他把他的柔软的心窝紧抵着蔷薇的花刺,口里不住的唱着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非到他的心血滴出来把白花染成大红他不住口。他的痛苦与快乐是浑成的一片。”

诗人是痴鸟,这句特别令我有所感触。
是文人都如此吗?
“痴”得不畏艰苦、“痴”得义无反顾,总之,就是要坚持。
这种鸟拥有属于它自己的苦与乐,恐怕不同与世俗,甚至被世俗所不容。
但是,它依然故我。
痴鸟,痴得让人不得不感动于其愿意牺牲的情操啊!

满月

屈指一算,在新工作里待了一个月。
满月了!
时间过得出奇地慢,一晃有些恍如隔世……
还是有人问我快不快乐、逍不逍遥?
Standard reply是:还不就是领份薪水、打份工?!
别用“有色”的眼睛看我,我还是很勤恳地在工作的噢。

(还是买了一些东西“奖励”自己,嘿嘿,“满月礼”吧!)

25 July 2006

面对

逃避,是最容易做的事。
相对来说,面对,就困难得多了。
可是事情往往就是这样,逃避所得到的安慰总是短暂的,只有勇敢面对才可能得到长久的解决。

最近遇到一个问题,解决的方法也有人教我了,但是我还是缺乏解决它的信心。
或许是压力的关系,要赶快解决掉它的压力,操之过急似的。
很想勇敢面对,可是心里依然有驱赶不走的恐惧,令我坐立不安。

怎么办啊?

*难以释怀*

24 July 2006

强制记忆



一个thumbdrive是一个记忆的载体。

在记忆容易被破坏或消失的时代,我们一直需要新的储存容器。

装得进越多资料的载体,越受到欢迎。但是一旦丢失了这样的一个记忆载体,人也可能顿时陷入手足无措的窘状。

看,我们多脆弱……在资讯比金钱更加宝贵的时代里,我们被附加上强制性的记忆,进而被一个小小的thumbdrive控制,实在太悲哀了。

糗!

我必须忏悔:我的错别字毛病也不轻!
被人纠正是还有的事,情况之“严重”不容我觉得难为情。
所以谢谢B型梨的“指教”……

23 July 2006

台北,我想念你

很可爱的照片,树好像在坐牢。
这是在台北拍摄的照片……天啊,三更半夜突然好想念台北!
我就像这棵树吧, 哈哈。

不行,一定要回去的哟。
Promise.

沙漠音乐

这是朋友介绍我听的专辑,听说很有陈绮贞出道的
时候的味道,70年代rock的味道。
跑去买专辑(因为很相信这位朋友的口味,咱们的“臭味相投”)时就只有那么的一张,让我留下印象的不是女歌手张悬青春的模样,而是她的洋名,竟然叫Deserts!
一个名唤沙漠的女子,在live house表演数年的“边缘”歌手,这样的身份好吸引人。
或许是听腻了太商业化的声音,抑或是一直都羡慕着会包办词曲的创作型才女,所以我一听到朋友的介绍,就立刻像要“支持”她。
小我两岁的女生,名唤沙漠,可能因为怀抱音乐的梦想,才如此执着。
嗓子不错,创作也有意思,可以多听。
值得。

启事!

B型梨:

木心的书你都收藏啦?
羡慕!我要。。。咱们见个面怎样?*借书* :)

公开信

我不是名人,没有三天两头更新的“最新动态”,但我还是觉得有必要把一些想法以及我最近的状况和我亲爱的朋友们分享。用“公开信”的方式叙说,于我的思考也有整理的积极作用。

最近,很多人问我的话是:“你快乐吗?”不用说,都是因为我换了工作。关心我的大大小小的朋友们还真怕我会不习惯似的,殷殷的询问把握问得有点不知所措了。一致的回应是:工作性质不同啊,还无法确定“快乐”与否。有人听了露出失望的表情,还有更多时问号。你不是一直很想“逃”出去的吗?现在如愿,岂不开怀?

嗯,也不尽然吧。因为两份工作的性质的确有差别,理性地看待的话,拉不起等号。而且,我在离开旧工作前边不断提醒自己,要尽量保持平常心,不要把太多的希望和憧憬投向新的工作。希望愈大,失望愈大,我的态度始终很谨慎。再说,我还是只“新鸟”,工作未上手,真枪实弹还没有向我射来……冷暖实在不好定夺。

然而,我想我已经被改变。这是正面的事,这些发生在生活作息和心态上的改变是我从前想象不到的。比如运动。之前的怠惰很严重,加上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结果每次的运动计划都半途而废、胎死腹中。如今给自己定下每周慢跑/快步走两次(每次4公里)的“约定”,加上一周上一次健身房,感觉上自己这次好像更有动力,势必把身体锻炼好。吃的方面也收敛了一些,既少吃零食,又多水果。可能这在许多人看来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不值得大惊小怪,可是对我来说,它们的意义肯定是重大的。新的工作十分desk bound,压力大时可能还会暴饮暴食,所以防患未然,先养好习惯,以后才不至于“堕落“。

除了生活习惯上的更变,我觉得更重要的还是心态。对我有所了解的朋友都不会对我的悲观和缺乏自信感到陌生。自怨自艾、唉声叹气似乎是我的专利。当然,我并不是在一夜间改掉所有的“毛病”,可是渐渐地,我已比较能够释怀了。毕竟人生苦短,而且作任何的事都不可能满足所有人,实在没有必要把自己逼死。思前想后,做得认真,不昧着良心就很足够了,不是吗?再说,今日不知明日事,世事的改变太快,忙于应付的时候,怎有空暇胡思乱想呢?

Of course,讲还是比做容易。或许再拐几个弯,我又故态复萌了。到时候,我会再度向人哭诉吗?应该会吧。但是在这没有发生的时候,我很想让自己免疫。在各个方面“武装”好自己,准备面对接下来的挑战。

总之,我要快乐。要生活得更属于自己,笑容更加真实和美丽……

--爱大家的我




寻找木心


图中的男人是一位作家,木心。
忘了多少年前,有朋友向我提过他,介绍我看他的书。
一直没有机会找到木心的作品,偶尔在逛书店时想起,却总是找不到。
在畅销和著名作家的芸芸著作中,木心的文字影都没有。
稍稍遗憾,但无可奈何。

两天前又在纪伊国屋溜达,心血来潮弯腰一看,喏,那不就是一本木心的书吗?
硕果仅存的一本《哥伦比亚的倒影》,也没理会使讲些什么,便掏出钱包直奔收银处。
迄今读了三页,已经被摄住。
上网查找过关于木心的生平,很突出的印象便是:他是一位大师。
阅读其文,心悦诚服。
很扎实的功底,透着智慧的笔触,绝对值得我的冲动!
其他的“评语”,有待我这部“阅读慢车”(reading slowcoach)把《哥》细细品味以后才有分晓。

老化……

(嘿,为了“满足”那些喜欢在我的博克里看到图片的朋友们,我决定尽量不要侵犯版权,把“自拍”的东西放上来。当然会尽量和主题有所联系,但若有牵强部分,请包容噢!)

唉,不认老,实在很难。

昨天到健身房“狠狠”运动了一番,才一个钟头,接下来老骨头就快散掉了。
之前从未“正式”锻炼,这一次才那么凄惨。
和朋友吃晚饭时,屁股正在隐隐作痛,是excercise bike闯的祸啦!
难怪一坐下来,就不想起身,只想学只贪晒太阳的老猫“不动声色”。

照片里的这支铁椅在台北,靠近故宫博物院的小路边。
由于是铁做的,经过日晒雨淋的,它也老化了。
当时看到它,嘴里一直”啧啧“作响,“这么脏,我可不敢坐。”
不过以我现在的状态,有椅子,还是快把屁股贴上去吧,老太太!:(


22 July 2006

方便


我不是大力士,这些餐具不是我“扭曲”的。
它们是某家购物中心的赠品,只要在中心里的任何商店购物x元便可获得的“方便餐具”。
折叠式设计的餐具,专门给那些on the go的人使用的吧?
上个月在台北的诚品也获得类似的赠品,但不是折叠的,用来包裹的粗布包很简约。
基本上,要简单、方便,设计的概念就不应该太多细节,这是必须的条件。

可是我们真的有那么忙吗?
连吃一顿饭也用不得proper的餐具?

21 July 2006

行得正

To straighten the crooked
You must do a harder thing -Straighten yourself.

很同意这样的说法。
教育确实就要恪守这个法则,因为“下梁”的榜样潜移默化地取自“上梁”。
今日的世界纷扰繁乱,是非颠倒,要下一代好好成长、利益社会,不容易。
一同站在“前线”的朋友们,咱们得不断自省:行得正最重要!

思考·回忆·想念的咖啡

坐在咖啡座的下午,低着头阅读的我在看完了苏童的《散文的航行》后,抬头便看着川流不息的行人出神。
YJ说,这里的老外特别多,她自己也是“外国人”,来自台湾。

笑。

这个小女生说话相当逗趣。
一个充满了知性和感性的话题的交谈,很久很久没有过了。
边和YJ边喝咖啡边聊着,脑子边在转,这是一种享受。
实在觉得我们的教育系统需要多给我们的孩子磨练思考哟。

我们的咖啡一喝就是两个钟头,时间怎么“飞”掉的,我并没有意识到。
只是感觉很好吧,而且有一种“回忆”的味道。

当年,和佐佐(YJ的姐姐)喝咖啡,也是类似的情境,只是佐佐静得多。
所以很享受,今天这杯咖啡让我达到了许多的“目标”-- 真满足!






第一次“休假”


这是我第一次申请休假。 (只拿了一天啦……)
以往都靠学校假期得到休假,无须也不能申请。
现在意识到休假的可贵,因为是“限量”的。
很开心的是工作还没有到无法“逃离”一天的地步,所趁机透一透气也不错呀。
让自己在下一周归队时更加fresh,不也很好?

20 July 2006

话题时间

最近,岛国充满了“话题”。
“肉骨茶”、“快乐”、“标准英语”是其中的几个热点keywords。
我们的生活娱乐,似乎围绕在不同的话题,今天一个、明天一个、后天又一个……
每个话题会享有一段“受宠期”,成为众人茶余饭后的消遣,然后又会悄悄退去。
来来去去的话题不断更新,令人目不暇接。
它们都有意义吗?
有些时候,答案只能是“不”。
蛮可笑的吧,我们竟然把空泛当作材料来充实生活啊!

生气

一早就火滚!
来到这里看博克,发现有人匿名spam了我的comments页,莫名其妙地留下一堆留言。

很讨厌人做这样的事情,基本上无聊透顶!
一一删除它们很耗时,而且没有意义,根本就是垃圾嘛!
气毙了啦!!!!!

19 July 2006

开始运动了噢!


4公里,我从来没想过我会“耐”这么“长”的距离。
27年来,我如是脆弱……
最近真的决定卯足力气开始正-式-运-动,设定了目标,还计划出时间表。
经过inertia的阶段以后,动力便奇迹般的涌了出来。

虽然现在还可能只是“昙花一现”,不过我相信这一次和以往不同,我是能够持之以恒的!

保护品牌

有人说,语言是我们的个人品牌。
那么,如果语言表达乱七八糟,就等于毁掉自己的品牌。

今天在《我报》读到的报道说,有60%的国人英语不标准。
对于这个发现,我并不吃惊。
我们的语言环境本来就很混杂,缺乏纯净度,久而久之对语言使用者必然造成干扰。
Singlish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国宝”,我甚至曾经在一本新加坡旅游导览中看到为Singlish特设的栏目,向游客解释一些常用Singlish短句的意思。

够呛、够猛吧?

我认为Singlish的出现是无法避免的,它就像我们独创的“方言”。
当然,当它在与世界对应的时候,就有可能产生矛盾和冲突。它的“排外性”总会令土生土长的英语使用者无所适从,使得我们的“英语”在他们的耳朵里听来宛如四不像。
到时候,我们的“品牌”就可能支离破碎,毫无价值了。




18 July 2006

巨人肩上的风景

今早在繁忙的地铁站注意到一对父子,父亲是个中年男人,儿子不过五岁吧。
原本牵着儿子的小手走在人群中的父亲,突然把小孩捉起来 ,放到肩上。

小男孩兴奋不已,举手作摘星状,骑在父亲肩头一点也不害怕的样子。
做父亲的依旧神态自若地走着,犹如耍大旗的艺人,任孩子抱住他的头稳稳地坐着。

我不禁想到一个巨人的意象。
父亲是巨人,孩子是小精灵。
骑在巨人肩上的精灵,得以从一个新的高点眺望远处,多充满希望啊!
远望的风景肯定自有一番滋味,那是面对“未来”的勇敢和热情的最佳象征吧!

澄清:俺没失眠!!

嘿嘿,之前的那一则blog或许给朋友们错误的印象,以为我失眠了。

其实,我是很“猪”的,睡不着实在不怎么可能。
最后一次“真正失眠”是在读书的时候,考试季节里的夜晚,我经常会紧张得辗转反侧。
脑袋里装满考场的模拟状况、庸人自扰和杞人忧天……
难怪睡不着。

可是现在很不容易失眠了,因为睡眠宝贵嘛。
我不需要吃药、喝牛奶、运动、数绵羊、闻薰衣草,也可以呼呼大睡。
So I never suffer from insomia.

喜欢做的是在意识滑落以前捉紧时间思考一些事情,然后顺势进入漆黑状。
隔天或许依稀记得那些内容,或许它们已经在一夜的搅拌揉杂以后面目全非也说不定。

但是无论如何,还是不喜欢失眠,也坚决不让自己失眠,所以各位亲爱的朋友,甭担心!


17 July 2006

你是失眠的城市人吗?

Say to myself
Self, why are you awake again?
It's one a.m.
Standing with the fridge door wide open, staring
Such a sight, florescent light
The stars are bright
Might make a wish, if I believed in that shit
As it is, I might watch TV
Cause it's nice to see people more messed up than me
I say to myself, as I smile at the wall, let myself fall

It's gonna be all right, no matter what they say
It's gonna be a good day, just wait and see
It's gonna be okay, cause I'm okay with me
It's gonna be, it's gonna be, it's gotta be

以上是我从Jewel的A Good Day中截取的歌词。
听/看了感觉很苍凉。
忽然很好奇,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多少人拥有这样的经验呢?
失眠、失意、失落……
强颜欢笑是一个习惯吗?
就像头痛时吃头痛药那样吧,麻醉了自己,却似乎没有根治病症。

歌词里的主角是disillusioned的。
我们或许也是。
在仰头对着星星许愿的信仰不怎么流行的年代里,不择手段地争取可能比较合理、实际。
不能想象,一个孩子究竟如何在成长的过程中褪去天真,沾染慢性毒药般的自私。

如此思索都市中渐渐失去温度的人性,确实容易失眠。


拥挤不等于亲密

天天乘搭地铁上班,深深体悟到拥挤不等于亲密的道理。
有时候会看见的人生百态,足以令人称奇。
这包括善意、友爱的关怀和礼让,也不乏冷漠、恶劣的自私和推挤。
一座城市的冷暖,可能就体现在这个叫做“地铁车厢”的小场景里,角色各型各类,情节丰富多彩。
很惊人?

或许不,如果你多留神观察,必定有所发现。

16 July 2006

我也要这样的兔子!


几米每次出版新作,我都会很兴奋。

读了上一次的《蓝石头》,觉得有些意犹未尽,所以这回对《谢谢你毛毛兔,这个下午真好玩》特别怀有期许。

故事很简单,很简单。
少掉的是哲理性的思路,复杂的部分就不存在,让我读了便产生共鸣。

记忆真的像是不老的风景,回忆是旅行。
衰老的毛毛兔和一样年华逝去的当年的女孩,一起飞到天空,回味旧日的快乐,多美妙!
双方的情谊是感人的,虽然时光残酷,但是感性的温情依然能够暖和透着寒气的生活。

有空的话,不妨也和你的过去里的“毛毛兔”踏上一个旅程,或许你也会带着满心的感激回来的。

落后

很不好意思,这几天“落后”了。
原本“每日一记”的博克,近来很平静。
其实思绪很多,只是总像后劲不足的浪潮,还未到岸就平息了。
一本书看得好慢,可是竟觉得更加读得出味道来。
落后,是不由自主的休息?放缓步伐,不为了欣赏什么,只是一种调适。

13 July 2006

午餐前

现在的时间是“午餐前”。
肚子慢慢养精蓄锐,准备咕噜咕噜叫的时候。
饥肠需要补给,脑袋就“配合”着清空。
其实,脑子清醒的时候还真有限……早上醒来的迷糊状态刚过,吃饭时间就到了。吃完饭又是昏昏欲睡的时候,打不起精神实在很痛苦。

“午餐前”是一个恍惚的时间地带。
时针和分针的运行变得不规律起来,慢慢快快的,或许是我眼花?
哈,还是去解决问题好了……

吃饭!

12 July 2006

寻找平衡

一直在发胖,这是不争的事实。
曾几何时的我开始“横向发展”,虽然很多人都说我不胖,却还是让我感到不安。
“清瘦”已经是过去事,不堪回首也无可挽回。

现在要做的,是寻找“平衡”。
当然不可以暴饮暴食,但也应该有所节制。
爱吃的好东西不能无限量进取,这是必须常常提醒自己的。

一定要记住噢……

有趣的朋友

最近,我认识了一位很有趣的马来朋友。
这位马来女生十分风趣、健谈,而且幽默感十足。
有她在的时候,大家总是笑声不断,气氛轻松而愉快。
让我觉得最逗趣的是,她喜欢在谈话中穿插中文!
发音自然不尽标准,所使用的词汇也非常简单,可是在她表情丰富的“演绎”下,倒也令我相当佩服。
我想,或许应该多加“训练”她,让她能够以多一种语言散播她的欢乐!

11 July 2006

图书馆

今天签订了公司图书馆的服务。
或许以后回到那里看的书,都是和工作有关的资料,却依旧很欣赏整个书籍借阅和资源提供的体制。
最重要的,还是方便。
对一个爱书之人,设施完善的图书馆确实很享受。
以后不愁在工作遇到一些困难时,“躲”进群书中,去找办法也好,去思考也好。
图书馆,就是我的好去处了。

10 July 2006

丑陋童话

今天凌晨的世界杯决赛,确实是一个“丑陋的童话”。
奇达内(Zidane)不文明的“足球暴力”,不仅令人惊讶,也是认为他感到无限惋惜。

一个巨星,在光荣隐退前,亲手抹煞了自己的光芒,跌入黑暗。
多悲哀的结局。

以踢点球的方式决定比赛结果,认识我的朋友都知道,是我最讨厌的了。
总觉得它是一种极为粗糙的“了断法”,对球员的专业喝所谓的Beautiful Game是绝对的侮辱。
今早,意大利人是幸运的,法国人唯有痴望奖杯的份儿。

意大利人的童话是美丽的,法国人则在伟大的面前栽倒,无法以他们的方式完成童话。

在势必分出胜负的游戏当中,童话般的结局永远只有50%的美好。

9 July 2006

好书店 书店好

岛国缺少的,是好书店。
好书店,对任何一个地方的人民是重要的。
一家好书店的意义,在于它所给予读者的“滋养”: 精神的补给,灵魂的盛筵。

最近,我逛了一家好书店。
很开心,也很兴奋,因为找到了“好货”*。
以后脑子闹饥荒,就不愁没地方解馋了。

(*Bras Basah 3楼,奥塞书店是也。)

7 July 2006

退一步海阔天空

给自己一条退路,既容易又困难。
有时候把自己逼到墙角,搞得多难受、多沮丧、多……
其实,退后一步的话,能够看到的东西或许就非常不一样了。
那个时候才发现:海阔天空,那不能想象的空间,原来就在咫尺。

面对天涯之宽广,我们无从估量,我们惟有屈服于其伟大。
以我们狭隘的人生比之,浩然天地,人世间有什么事是无法解决的呢?
现在应该学习的是释怀,对任何的事都应该懂得在适当的时候let go。

退一步,看见海阔天空,不就是幸福吗?



6 July 2006

平凡

我只是很平凡的“我”。
不会做许多事情的“我”,不懂得很多道理的“我”。
当然,我不会以“平凡”作为一个借口,因为我知道自己是没有case的。

从小,我就会说自己笨,由于愚笨而无法做好事情甲、事情乙……
这不是谦虚,也没有任何人教过我用这个方法表示谦虚。
有很多次,我都告诉周围的人,我不是什么天才,而且接近蠢才那一端。
大家都笑我无聊,我却心里有数。

我的“平凡”,也许就是无可救药的笨。

5 July 2006

日子充满了?

从前,我用的桌历总是“干干净净”的。
摆放在案头的它,一年到头都“清清白白”,我的生活作息与它关系不大。

如今可就不一样了。
办公桌上的日历,从开工到现在,已经被我用原子笔划了又划,覆盖着各种记号。
是生活变得更忙了吗?
还是脑子变差了?

实在难说。

4 July 2006

转变

学校的旧同事说,我到新环境工作以后,整个人精神多了、漂亮多了。
我想,使“真实”的工作量尚未被敲定,我还颇悠闲,才给大家这样的印象。
我的生活真的有大的转变吗?
也许没有。
表面笑嘻嘻的我,依然可以很悲观,很忧郁。私底下。
这是没有改变的事实。

3 July 2006

上课

今天,我去上了课,而且还是同写东西有关的课。
(对啦,张老师也上“作文课”啊!)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必须上一门为期两天的课,学习如何写好报告书。
正式场合的写作,同我一直习惯的文艺写作是有相当的差别的。
任性的我,总是不喜欢所谓的formal writing,不过还是得“入境随俗”,收敛一下了。
工作的需要,一定要满足。

再次坐在课室里上课,而且又作了一大堆修饰语文的练习,感觉像个小学生。
哈哈。
幸亏主讲人还颇有趣,我才没有“神游太虚”。
听着听着,还真的被说服了,不能不多注意自己写东西的方式,减去冗赘的部分,使笔锋更犀利。

上课,也意味着学习不能静止,而是要积极地坚持下去!


2 July 2006

哀悼冠军的梦魇

巴西输了。

今天凌晨,我躺在床上听电台的球赛评述,听着听着,心情也越来越沉重。
当裁判在90分钟吹起哨子前,我就知道巴西队的命运了。
一直那么闪亮的球星们,组在一起的命运,竟然那么暗淡。
全场比赛,我都很客观地评估着这支我最爱的球队的表现,因为我已经不能自欺欺人了。

看不见的球赛,听在耳里,必须靠想象来拼凑画面。不用太辛苦,我已能够清楚地“看见”巴西射角们的痛苦表情。全世界Samba足球的拥护者们,应该都在捶胸顿足吧。
不是输不起,只是觉得梦逝去的方式永远都太残酷。

八年前,我在大一开课的凌晨见证法国队击败巴西队的世界杯决赛;八年后,历史在8强赛中重演。我一样流下泪来,心里苦得不能自己。然后过了四年,我在巴西队夺回宝座时,跳上沙发狂欢……这不就如人生吗?起起落落、上上下下,得不断自我勉励: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

我依然支持巴西队,支持传奇的Samba Football,也依旧有信心四年后的江湖还会是巴西享受胜利的擂台!

1 July 2006

晋级

今天终于买了一个MP3播放机。
嘿嘿,我够low tech了吧?
不过之前实在不觉得有必要购买,所以没想过去买。
现在,花在交通上的时间增加了,on the road的时候有些音乐消遣一下也不错。
因此,最终我的“科技指数”也晋级了,哈哈!

*沾沾自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