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June 2009

再, 回家

第二度從臺北回家,興奮感不如第一次, 想必是正常的吧?
這次行李的打點要比之前利落干脆許多,心情也不那么復雜糾結。
沒有花太多感性的時間,或許和生病有關,意興闌珊了些。
這趟回家會逗留兩個月,時間比上一次寒假的時候長了許多,可能也有些影響吧。

再,回家,下次再回臺又是一個新階段的開始。
恐怕在即將離開島國回來繼續做一個異鄉客的時候, 才會有更濃更深的感觸了。

25 June 2009

寂寞病患日記

來臺後的第一次『重病』不晚不早、不偏不倚地發生在學年結束, 暑假即將開始的這個時候。
身體的小毛病不時煩擾我,偏頭痛、呼吸道過敏引發的不適什么的,來來去去已是生活中的習慣。
然而在新型流感籠罩的一片人心惶惶中,此次爆發的一場重感冒就令人更心煩意亂的。先是喉嚨痛,然後就開始發燒和打噴嚏,更糟糕的是, 我的室友也在呈現感冒癥狀,而且還相當嚴重!
其實她已經不舒服好一陣子了, 卻似乎沒有就醫的打算(吊詭的是, 她本身是醫生!)~
兩個病人在一起互相影響著, 是生理也是心理的折磨吧。

所以今天我先投降了,跑到學校的保健中心掛號看病。
這一趟竟碰到三位也要看醫生的同系同學,兩個和我同病相憐, 學姐則是被不明昆蟲叮咬導致皮膚紅腫。
在保健中心的等待漫長而煎熬, 三不五時就有之前錯過了看診序號的病人插隊,我的32號幾乎遙遙無期。
終於到我的時候, 原本消退的燒又突然回來了,結果領了三包藥離開。

不敢直接奔回宿舍,主要還是擔心室友在房里咳嗽,我也睡不下去,又心驚膽顫的更難受。
幸虧太陽不太猛,撐著傘到藥局買口罩和消毒潔手露(hand sanitizer)還是可以做的。
吃過了午飯就吃藥,其中一種有使人嗜睡的作用,所以還是需要解決小休的問題吧。

無家可歸的可憐之感油然而生。

我對在圖書館里『養病』是抗拒的,主要因為那是冷氣開放的密閉空間,自然空氣不得流通,細菌卻循環得不亦樂乎。結果在學生活動中心找到了安身處——餐廳旁的沙發之一。那里是門窗敞開的空間,而且適逢暑假,人也不如往常多。所幸我帶了書本和MP3隨身聽出門,一邊看書聽聽音樂,接著自然而然地飄入夢鄉,小睡了半個小時。

醒來感覺自己真的像個露宿街頭的bag lady,病體引發的凄然之感尤其沉重、幽深。拎著水瓶到飲水器裝水, 一瓶接著一瓶喝,試圖利用自然界最佳的排毒液排出體內的病菌。
自己不照顧自己, 實在不能期望誰來這么做啊。(感觸加深!)

因為暑假的關系,活動中心提早閉館,不得不離開又不可能到處游蕩,就回到宿舍。
戴上買來的口罩,不得不習慣的拘束感和不舒服,無奈啊。
大半張臉被遮蓋了起來之後扮演起了『神秘女郎』,是笑不出來的事。
室友依舊咳得掏心掏肺, 而且面色凝重。
實在不知道如何開口才不會侮辱她的專業(雖然有點生氣她也并不比我更會照顧自己呀),只好自己封閉起來咯。
孤獨感在口罩裏隨著一口又一口哈得眼鏡鏡片朦朦朧朧的呼吸循環我的身體內外。
終於體驗了醫療人員在與病疫搏斗時日日夜夜戴著口罩的辛苦了,這面墻算是種植實行的收獲吧。

醫生開了三天分量的藥,我希望吃完了就會速速康復,病患的日子在暑假的『大解放』之快樂中太苦煞人了!!!

24 June 2009

欲望無重量

在聽陳昇《魔鬼的情詩》精選,久違的《紅色氣球》勾起許多聽歌的畫面:

當夜幕悄悄的滑落
Rebaca (應該是Rebecca)撥了通電話給她的朋友
約好在熱鬧的頹廢 Pub 門口等候
她說 今晚要找一個男人來愛我
不知道哪裡寂寞的男人最多
要問問自私的他們 孤獨的感覺是什麼

點一杯 Taquila Bon 叫人心情沸騰
不管男人的眼光 在豐滿的身軀上移動
隨著音樂而飛舞
不停的飛舞 像逃離孩子手中的紅色汽球
只有在音樂的世界裡
可以叫美麗的 Rebaca 忘掉憂愁

她知道男人那些甜蜜的話語
是一口誘人昏迷不醒的毒酒
只為了佔有她美麗而動人的身軀
但是她說 今晚要找一個男人來愛我
不想要跟慾望爭執不休
總是讓孤獨填滿心裡空白的角落

總像是很南美洲的 latin feel吧, downtown的昏暗環境,欲望流動飛竄不息。
無趣的節奏挑逗著在場者,恐怕也會撩起很多故事。
頹廢的、靡麗的、靈魂深處孤獨感生生滅滅的故事。
像歌中Rebecca那樣的人物數之不盡,男男女女,不斷地要填補心中的空洞卻總是把坑洞越挖越深。

昇哥詮釋這樣的作品就是有味道,有他的風格。
也聽過他這首歌的Live錄音版本,頑皮的他在『不知道哪裡寂寞的男人最多』之後嗲聲地加了一句『壞男人』,把聽眾逗笑了。
紅色氣球這個原本天真的意象(屬於孩子)和『欲望』扯上關系自有妙處,也很形象。
欲望本來就沒有重量, 生起之後大多稍縱即逝,一抹艷紅飛升上天隨即消失, 其實真的也很美。

23 June 2009

我的『老師命』

唉 ,真想不到離開教育界,卻沒有放下我的宿命,我的『老師命』。

教書的時候,學期進行時風風火火地忙著,實在不能夠生病,也就死撐住健健康康。
一到假期就不同了,免疫力仿佛知道已經踩到彼岸,是崩潰下來的時候啦,結果就毛病一籮筐。

現在脫離了站在教室前的位置,回歸學生生涯,命運依舊。
學期時晚睡少睡、什么垃圾食物都亂啃、看書像著魔的瘋狂日子,身子都很硬。
期末挨過了拼報告的悲慘時日,終于可以松口氣了,才剛舒展緊繃了好久的神經,病就來了。
喉嚨痛、額頭燙……感冒癥狀輩出。這不就是我的『老師命』的再現嗎???

真不想認啊……

亂世英雄之必要


最近臺灣娛樂圈出現了又一個神秘人物——Waterman。
這位勸大家『沒事多喝水多做好事』的藝人似乎在扮演著亂世英雄的角色,透過最直接的方式呼吁人們多愛地球、多發揮善心。且看他的宣言:

【我愛做好事 - 超誠心語錄】
1. 呆在家裡當垃圾,不如出來撿垃圾。
2. 我愛上網路,更愛幫老人家過馬路。
3. 別人血拼,我爲世界和平打拼。
4. 打完電動,我會響應捐血運動。
5. 我最帥的時候,是我見義勇為的時候。
6. 一天不幫助人,我就覺得自己像廢人。
7. 努力做好事,天底下就會有很多好事。

原本還覺得有些好笑, 怎么有人會利用這種方式在娛樂圈里闖蕩呢?而且waterman全身的白色緊身衣打扮,貌似水滴,卻不免有些『聳』(土氣)……
可是再想想就有所改觀,亂世中的『英雄』就是需要這樣的一股傻勁吧,遲疑『聳』或不『聳』的話,也許就沒有勇敢的waterman登場了。

拭目以待,看看這個亂世英雄能夠變出什么花樣,期待。

21 June 2009

《夏夜晚風》,當伍佰還是吳俊霖的時候

當伍佰還在用原名『吳俊霖』發表作品時, 他寫了這首《夏夜晚風》:

夏夜里的晚风 吹拂着你在我怀中
你的秀发蓬松 缠绕着我随风摆动
月亮挂在星空 牵绊着你诉情衷
有你味道的风 就是我还在等待的爱

一个夏夜晚风的爱
一颗寂寞的心的爱
一个还在等待的爱

口白:不知道怎么搞的 最近老是做这个梦
可能是我痴情 或者是我太笨
总之 梦很美
你也很美
只是我还在等

灯火闪着余波 随着你的呼吸移动
你说你想入梦 我的臂窝有你的梦
将你轻轻捧起 让你在我耳边细语
夏夜的风有你 就是我还在等待的爱
 
一个夏夜晚风的爱
一颗寂寞的心的爱
一个还在等待的爱

一把最深情的聲音溫柔地唱著
美麗的歌詞和意境
是只有夢境中才會存在的嗎?
也許是吧, 但也希望生活也時不時出現這種純純的『美』之投射。



將心比心的極致,一個小女孩做到了

這支呼吁人們關心癌癥患者的公益廣告很有力量。
小女孩的舉動回應了哥哥的不幸, 是她幼小心靈最純真的將心比心。
簡單而溫馨的畫面傳達了強烈的訊息,希望大家能夠多多關愛需要關愛的人, 那當然包括我們身邊的家人和朋友。

20 June 2009

異鄉異客再異化

在臺北生活, 有好幾次被誤認是香港人。
可是我自覺說話的方式、口音和用詞都沒有港人的影子,而且有與本地人趨同的傾向。
這裏頭就包含了一個『異鄉異客再異化』的身份課題。
把我當成香港人的都是臺灣人,或許港人來臺的人數比新加坡來的要多, 因此一聽到不認同於本土的說話,很『自然』地就會猜測對方是香港人。
不, 我是新加坡人, 在我澄清身份之後,說話的人十之八九會露出相當訝異的神情。
有那么不可思議嗎?我質疑著。

19 June 2009

Revisiting經典——伍佰《挪威的森林》

毋庸置疑,很多人都會同意,《挪威的森林》是伍佰的經典。
特別喜歡這個1996年的現場錄音版本,基本上過門音樂一響起,全場觀眾便進入了炙熱的亢奮狀態,一聲喧然,然後必定是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人會跟著伍佰唱。
十多年的舊曲了,聽著感動依舊,味道依舊,這就是不朽。
聽說(也不難推測吧)這首歌背後的靈感是村上春樹的同名小說《挪威的森林》,且不論是不是真有此事,有的話也是很有趣的,因為伍佰和村上都是好有性格的人。
一面聽歌還想到臺北的挪威森林咖啡館,也許也都是有關聯的概念,但是這確實是美麗的安排,一個『挪威的森林』之名被賦予了那么多的意義。

18 June 2009

新聞價值

很久以前就聽人說過, 新聞要『悲』要『壞』,大家才有興趣知道。
好消息給人的滿足感總是比較有時效性。
因為壞人壞事背後好像都有比較多、比較曲折的『內情』,而新聞正好挖掘出這些『多汁』(juicy)的細節。
更何況壞事以離奇怪異的方式發生的幾率遠勝於好事,什么詐騙、謀殺、意外、災難,內容都要比好事『有趣』得多,難怪對它們感興趣的大有人在。


大多數人都過著平凡的日子,可是也還有一些chosen people被老天安排去經歷具備『新聞性』的事件。
新聞的價值,在於把一大堆發生在生活中的各種壞/怪事匯集一處,集中告知好奇的觀眾。

現在生活的這個地方,新聞臺不少,整個島國上上下下發生的各種新聞事件來回展演,一面吃飯一面看新聞播報,有時候竟也感覺厭煩起來。
人性的黑暗面和被扭曲的部分太被夸大,鎂光燈打上去的猙獰不再滑稽,而是惡心。
太多的渲染了……

新聞價值需要再定義了呀。

『這裏有美女』

好一個『西施在此』, 不就是說『這裏有美女』??
不要誤會, 這么『自信』的話當然不是我題的, 是在學姐的寢室裏偶然看見的。
她說是前人遺留的『紀念品』,留著因為有趣。

嘿嘿, 不是說你自己嗎?我的嘴巴永遠惡毒。學姐當然急忙辯解,尷尬的模樣很可愛。

可是這個『西施在此』也夠妙的了,偏偏邊上的小楷寫的是『內有惡犬』。
妙哉!那對窈窕淑女心懷愛慕的君子, 是進還是不僅好呢?
我勸學姐把字貼在門外, 也可娛樂大家……我真夠壞的呀~

17 June 2009

後通訊錄年代



問問自己,誰還『寫』通訊錄呀?
要記錄對方的理論方式, 用手機,還是更先進的話,用pda什么的就行了, 誰還『寫』呢?這就讓像我這的懷舊派新生感慨了。
記得中小學畢業的時候,大家交換紀念冊,填寫通訊錄是一定要做的事。
日後的聯系就靠這個了,所以對於最好的朋友們,都要人很認真地寫。

現在時不時聽到有人弄丟了手機, 就像是一夜間失去了所有的朋友,所有的聯絡網,所有的通訊資料。
也不是說用紙筆記錄的就絕對不會弄丟,只是媒介的轉換仿佛有著使一切顯得輕率的效果。
可能是我想太多了,又或許是因為再次看到紙本的通訊錄,有所感觸而已。

16 June 2009

夏花


春花常常被人贊賞歌頌,夏花,較少。
徒步穿過校地, 經常會多加留意花花草草,炎熱的夏天也沒有差別。
開得精神奕奕、神采飛揚的夏花,等著人們留意到它的美麗。
照片裏紅黃相間的不知名花朵就是一例。
一球一球的艷麗令人看了也被其活力打動,美, 總帶有抹不去的感染力。

夏花在烈日下綻放,也迎接梅雨和三不五時的強風,它們便是『美』。

夜, 生活之謎

從臺大前門附近的公位於館捷運站步行回位於臺大後門的宿舍,必然穿越校園。
在夜裏走過一棟又一棟建筑物,其中有教學樓, 有研究室, 屬於不同的系所。
有很多, 我估計到了畢業也不不會有機會進去的,畢竟沒有事也不太可能隨便跑到別的系所『串門』的。
只是很好奇, 夜深人靜,零零星星還亮著的窗口是為什么?
建筑物一樓大堂的明亮還好理解,可是那么晚了, 還有人在其他樓面的幫是或研究室裏嗎?
後來有人告知確實是有的。
其實只是你不知道,文學院裏的研究室恐怕也有常有研究室挑燈夜讀呢。
理工科的研究生時常必須進行各種實驗,白天弄不完的,在夜裏繼續是家常便飯。還有夜晚的安靜或許更有利於思考,可以在減少打擾的情況下更順利地完成工作。

校園裏的夜生活,謎樣的夜生活, 也許需要的正是如此的解答。



15 June 2009

記憶的平衡

我記得過去與我擦肩的一些人。
另一些, 我忘了。
這裏井然存在著『平衡』的內部邏輯,非我所愿或不愿,而是自動生成。

記憶有容量的限制, 也有時間的限制。
如食物有過期失鮮的時候,記憶也是。
我對一些人的印象會漸漸出現改變, 時而淡化,時而濃烈。
一切都講究平衡。
沒有絕對的記得, 沒有絕對的忘記, 記憶在一個no-man's land,擺擋復擺擋。

14 June 2009

村上之文,引人入其境的聲音

專輯文案如此寫著:

以村上春樹小說為文本,
最受後搖滾樂迷矚目的現代音樂作曲家。

專輯倒數第二曲引用了村上春樹的《人造衛星情人》做結尾: 「或許,所有的一切會在遙遠的彼方,註定無聲般消失得不著痕跡。至少有單一重疊的身影,伴隨這安靜的地方,一起流逝。生活只是不斷拉近距離,發現離去的事 實。閉上眼,我試著回想美好事物,緊握回憶,雖然持續抹滅。」

不只如電影般,畫面巨大的呈現在眼前,初識Max Richter的音樂更有強烈而優美的文字線條,這是一直以來他熱切營造的感受,積極擷取詩人與文學家作品,前作《The Blue Notebooks》靈感來源更汲取於卡夫卡。

《Songs From Before》請來英國著名迷幻搖滾詩人Robert Wyatt朗誦村上春樹多部作品片段文字,拼組詞句的感受與意境,結合古典與現代音樂技法,層疊鋼琴、深邃弦樂與廣闊的空間感。搓揉文字與音樂之間的界 線,用音符呈現出村上春樹的文字影像,以簡短沉鬱的文意提點樂章,牽引至記憶深溝處的斷裂懸崖。

幽靜的旋律揮之不去,伴隨源源不絕的斑駁回憶,無止境的凍結住所有的孤寂。


除了推薦曲目, 其實每首曲子都有獨特之處, 以不同的方式撫慰著我的雙耳。聆聽應英國詩人朗誦村上作品的英譯句子,不管有沒有讀過, 相信都會被打動。
很容易便可投入的境界,是不是斑駁回憶裏被定住的寂寞都好,Richter的創作是對得住村上的文字的了。

回家

下午遇到大學部的學妹,寒暄中問她這個暑假什么時候回家。
她笑說不回去咯,會留在這裏打工。
我的臉應該寫滿了驚訝,哪個游子不想回家呀?

也不盡然吧。

總會有些外籍同學選擇留在臺北,不一定是要去環島游玩,有的是要繼續學習,有的可能認為回家要比在這裏『宅』更花錢。
多數則如我, 歸心似箭。
想念家人,透過webcam所見的總是不足夠完全撫慰我,雖然好過完全見不到面吧。
學會知足,然而不表示可以完全接受且不當一回事。
回家是很重要的一份期待,是每個午夜/凌晨打著報告時的提神醒腦靈藥。

學妹還年輕,她還能夠忍受幾個不與家人相聚的寒暑假吧。
我則要認老了, 我還是需要回家的。



13 June 2009

寫一部小說, 用生命——黃春明


今天的聯合報刊登了蔡詩萍寫臺灣資深作家黃春明的文章,題曰《我於年輕初期、中年之際,所認識的黃春明》。

讀罷,陷入沉思。

有幸在島國因工作的機緣與大師見過面,也聽過他精彩、生動的演講。滿心同意蔡詩萍對黃春明的評價,感動於他對那位認真生活和寫作的『歐吉桑』的描寫。


照片中黃春明在機車上的模樣很傳神,自得自信得如將軍於戰馬之上,看了令人不禁會心一笑。生活得如此滿懷投入、如此用以赤子之心的老者,臺灣文學史上刻痕甚深的時代巨人,怎么不令人動容?

注:全文詳見http://udn.com/NEWS/READING/X5/4959744.shtml

莫名感動


莫名感動。
今晚何寄澎老師請客招待演講的學者,我們這群上他的散文敘事學課的學生也沾光出席。
晚餐結束時,我提議大合照。
回來打開照片檔,看著,心中泛起莫名感動。

一年的課程,兩個學期與老師和同學的互動,都是很美好的記憶。
聚餐是一個美麗句點,也是老師對大家的疼愛之表現。
何老師教授的不僅是學術方面的知識,他讓我們見識到的學者涵養和對人生的深入體會是很好的榜樣。

何老師教書, 更教人生的功課。

這或許是我的感動的由來。

12 June 2009

一朵浮云的話

天空是一個巨大之洞
我是云
將自己鑲嵌在那裏頭

雪白的

沉默

10 June 2009

愛情,有沒有『形式主義』?

『形式上,我們是情人。』

以往聽多了的是相反的情況,不該或不能相愛的兩個人精神上是戀愛的,不(能)存在形式。
如今可不同了,聽到看到的越來越多是『形式上』在一起,精神上卻未必相愛的情人們。有點錯愕,是時代進步了, 還是我的思想落後了呢?
形神并存才是健康的?完整的?道德正確的?

在模棱兩可的後現代社會,可能性的伸縮性大大增強、加大,可以分別存在的形式和精神在『愛情』的神聖發生中也無可避免地成為事實。

沒有所謂的道德正確與否,形式而已呀,表面化的情愛展演何患道德??

陳奕迅:《Last Order》

陳奕迅在自己的歌的MV裏擔綱演出,總讓我覺得好『入戲』。
一個個都市男人的悲情故事,有時候是男人的錯, 有時候是女人,更多時候是愛開玩笑的命運。

《Last Order》是我和喜歡的一首Eason的作品。
一個男人因為『沒出息』而失戀, 而且是一個晚上兩次,小市民極了的情節。
沒有轟轟烈烈的愛情大悲劇,最多就是男主角在pub裏不斷借酒澆愁。
可是, 我卻被打動了,覺得Eason好厲害,唱/演什么像什么。
聽完,也是今晚聽歌的最後一單了,該睡覺了,沒靈感寫的報告也是這學期的last order,老天真愛耍我!

9 June 2009

歌,如酒

每次沒有靈感,或是覺得需要暫時和手邊的工作疏離一下,都會跑去youtube聽歌。
曾幾何時發現到,歌,如酒。
越久越醇,越老越有滋味。
甜蜜的情歌是這樣,苦澀的更是歷久不衰。
一些歌詞是自己經歷過的喜樂哀愁,另一些則是具備了沒有一點歲月的積累還真品味不出真意的。

如果給我列名單,可能會好長。
首推十首:
  1. 伍佰+莫文蔚的《堅強的理由》
  2. 莫文蔚《寂寞的戀人啊》
  3. 張學友《你的名字我的姓氏》
  4. 李宗盛+林憶蓮《當愛已成往事》
  5. 王菲《紅豆》
  6. 陳奕迅《愛情轉移》
  7. 陳奕迅《好久不見》
  8. 張學友《她來聽我的演唱會》
  9. 王菲《約定》
  10. 梅艷芳《女人花》
年代、曲風都不同,可是每次聽都很有感動的心悸,這樣,才叫好歌吧。

夏!嚇!

天氣熱得人都快爆炸了。
這是夏天。
嚇!聽說暑假會更熱……連來自赤道島國的我都開始產生受不了的感覺了。
一面寫報告,一面被窗外的陽光刺激著。
鼻子不好, 不能一直開空調,只好苦練『心靜自然涼』的自我催眠絕活。

Such is life.

C'est la vie.

這就是人生。

8 June 2009

看透

人生的吊詭實在太多了。
最好笑的, 我總覺得,是在聽到很多人說已經『看透』某些人或事的時候。
因為往往都還是處在模糊不清的狀態中,越是如此的人越偏向于把『看透』兒子掛在嘴邊。
當然, 我絕非圣賢,因此也會有犯同樣錯誤的時候。
真要厘清一些糾糾結結的狀況絕對是不容易的,要真的看透、看化實在不是說說就做得到的。

7 June 2009

自己的影子



也許有人會覺得很詭異,對于我喜歡拍攝自己的影子這回事。
課我覺得不然,影子畢竟還是與肉身有聯系的,和我的實質存在是密不可分的,怎么會詭異呢?
從某個角度來看,影子也是一種刻痕,非永恒且壽命短暫的刻痕,這就蘊含了一定的悲劇美的能量了。

Somebody (original by Depeche Mode, 楊乃文中文版)

Somebody 原本是Depeche Mode的歌,是首經典。
聽頗具個性的女歌手楊乃文詮釋中文版,從女性的角度描繪理想的情人,也很有意思。
雖然歌詞的行文有些翻譯的生硬,甚至缺少了一些溫柔的美感,但依舊是感動人的。


想找個人來分享 分享我的生命 藏在最深的夢 埋在最深的我
永遠站我這一邊 從不曾改變 而我同樣也會 支持他到永遠

他會專心聽我 當我有話要說 關於我們這世界 和生活的種種
也許我會犯錯 甚至有一點點迷惑 他會靜靜等候 卻不會輕易被我的想法左右
通常他不同意我 可是到了最後 他會瞭解我 喔....

想找個人來關心 關心我的生命 每一個思緒 和每一次呼吸
他點亮另一盞燈 打開另一扇門 讓我學會去愛 我所有的恨(試著)

我不想要變成一個盲從的人 寧願試著看清所有的事情
當我閉上眼睛 渴望得到平靜 他會擁抱我然後輕輕地吻我

像這樣的事情 也許有點噁心
像這樣的事情 看得出他的真心 喔...

6 June 2009

看戲




最近回到劇場看了兩次戲。
臺北的看戲經驗與在島國時不一樣,基本上這兩次的經驗都rugged了許多,劇場不是舒適的冷氣空間,一次是在福和橋下的帳篷劇,一次是今晚在竹圍工作室的演出。

其實,我還挺喜歡這樣看戲的。
感覺更加質樸和貼近,除了觀眾看戲里的演員,演員也在看觀眾。

另外,因為演出的場地比較偏遠,演出前後都必須走好一段路。暗夜里一個人走著,卻絲毫都不害怕,反而樂在其中。
與自己同行,白天似乎總是不夠感性,唯有在夜里與自己相依為命的時候才分外有感覺。
看完戲總會免不了生出恍若隔世的感觸,會對周遭特別敏感,夜晚的沉靜與幽暗無礙于這份敏感。

這也是我尤其喜歡這兩次看戲的經驗的重要原因。

5 June 2009

銘心刻骨不是膚淺(skin deep)而已


現代婚姻真的不如一個刺青?
或許那是僅為博君一笑的comic relief而已,但愿如此。

我比較老派,是還相信天長地久的。
銘心刻骨的愛情不一定就要轟轟烈烈,真正持久的很多時候是悠然淡香,入口入心都溫厚舒適。

膚淺的表現常常令人在熱情退卻之后悔恨不已,用情更是切忌啊。

Mindfulness自我觀照

在佛教修行中強調的自我觀照是很重要的。自己都無法看著自己,就不指望別人來看住你的心。這裏引一段有意思的故事:

In the Sedaka Sutta, the Buddha shared a very apt analogy on the importance of self-responsibility in practising mindfulness.
In this teaching, he spoke of an apprentice acrobat and his master, who instructed him to climb up a bamboo pole to stand on his shoulders. The master suggested, 'Now you watch after me, and I'll watch after you. Thus, protecting one another, watching after one another, we'll show off our skill, receive our reward, and come down safely from the bamboo pole.' To that, the apprentice surprisingly replied, 'But that won't do at all, master. You watch after yourself, and I'll watch after myself, and thus with each of us protecting ourselves, watching after ourselves, we'll show off our skill, receive our reward, and come down safely from the bamboo pole.'

The Buddha remarked that mindfulness is likewise practised with the personal intention to watch after oneself before watching others. Yet when one watches after oneself well, one will watch after others well too. This is done by diligently developing mindfulness. Conversely after, when one watches after others, one watches after oneself too. This is done by practising patient harmlessness with loving empathy. Though we might collectively affect one another, we are ultimately responsible for our own physical and spiritual well-being. Even when we have a good teacher who advises us perfectly, the onus is on us to practise mindfulness well. The subject of first priority to be mindful of is ourselves, instead of others.

Relating to the acrobats’ act,
if we cannot even watch ourselves well, there is no point in watching others, because not watching ourselves well can harm others too. Both ourselves and others around us are directly affected by our mindfulness or the lack of it! The safety of the acrobatic duo thus laid in their individual self-mindfulness, that spills over to mindfulness of the other. If everyone is likewise mindful, there will be peace and harmony for all. Like a balancing act, momentary lapses of mindfulness via careless distraction can lead to dangerous slips. Though it might not always be a matter of physical life and death, it can spell the end of the spiritual life in the moment - till we become sufficiently mindful again!

4 June 2009

菜鳥資格快到期啦

和同是外籍生的CS冒雨去吃晚飯,吃著的當兒,我說:真擔心期末報告寫不好。

CS的回答:別擔心, 我們還只是碩一……

我的朋友,我心想,我們的『菜鳥資格』快到期啦!一轉眼碩一新生的蜜月期就要過去,允許自己慢慢適應的時段就要告一段落。想到這裏也不忍心太苛責身邊無事人一樣的同學,他也有自己辛苦掙扎的地方啊。

只是真的要格外珍惜僅存的菜鳥歲月,不是說要擁有把報告寫爛的借口,而是借此機會回顧一年來的成長,準備面對不再是新鮮人以後的挑戰。

口頭報告之夢魘

剛剛做完一個口頭報告,覺得是很傷元氣的事。

認識我的朋友們也許會感到驚訝,你不就是愛說話嗎?口頭報告應該不會痛苦才對。
嗯……可是事情未必是這樣的噢。
我也會結巴、舌頭打結、緊張……教過書又怎樣,之前是talk down,壓力不一樣的。
好在我生來就比較長氣,所以羅里八嗦地發話還是可以的。

可是也很清楚,需要鍛煉的是在呈現想法的時候要更加清晰、更加有條理。緊張不是借口,最初階段還可以以此解釋表現的不佳,但是之後可不能夠,這是要時時提醒自己的。

1 June 2009

什么叫『不配』?


周杰倫的《我不配》是我每次看MV都會感覺到傷感的歌。
很多人說歌里寫的是周董和侯佩岑的愛情故事,一個有著哀傷收場的故事。
Youtube視頻上有人留言:

其實冷靜想想,為何不敢公開?如果假設是侯小姐,女方有承認過, 男方呢...?怕歌迷跑掉?(理智的歌迷比較多吧)還是騷擾對方 ?(對方都承認了)還是怕分手流言更多?(條件好?為自己未來留 一路?)如果真愛的對象大過一切,為何不敢談個負責的愛情呢?

情感世界本來就不好懂,加上演藝界的『江湖中人』談情又更加迂回曲折,顧及到的方方面面有些或許是平凡人不能夠也不會想到需要接受的。
粉絲對偶像的愛戴是要絕對的占有?偶像追求幸福是罪過?與『名人』戀愛注定是沒有好的結果嗎?很多時候仍然是存疑的。

前幾天和朋友聊天的時候講到《我不配》,朋友的看法是周董太自戀。
也許是自戀到不敢或不想容納所謂的心中所愛,只好推由一句看似謙卑懺悔的『我不配』來解釋一切的發生?

我是平凡女子,所以我是站在女方那邊的。